第186章 违令当斩(第1/2 页)
一半在奉旨跋扈,
王九需要转变;
一半是憋屈太狠!
王九需要发泄。
两者结合起来,曾圣仁就活该被打两个大耳刮!更是活该他被当成标本,当众一刀给砍了。
这事让关心王九的沈有容,当时都吓着了。
老将军一生征战万里,杀的人不知凡几!之所以吓得哆嗦,那是因为真的非常关心他王九:
抛开其他不说,至少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已与王九荣辱与共。
老将军当时的本能反应,肯定是王九完了,谁也救不了他!连说了三个你,王九也听懂了:
你怎么如此冲动!你怎能如此自大!你怎么如此愚蠢!
老将军没错,王九其实也没错,只是思维方式不一样。
如果没有后手,王九当众斩杀一个未经定案的三品文官,那肯定死定了!要么现在跑回去造反。
王九的后手不复杂,蛮直裸裸:所有岛上的文武官,都得给他背书!都得同时留下书面材料,一致证明曾圣仁…那是跟海盗分赃不均而被杀。
当然,纪白已飞快去重写奏报去了!当纪白写完、王九润色,所有事件经过就有了一个模板。
很体贴!其他人自己照抄一遍,署名用印、不用动脑。一份份详实的书面证明材料…也就形成了。
不愿书面证明也行,那他也会被海盗所杀!或因与海盗分赃不均被杀。不拷打、不强迫、全凭大家自觉!就这么体贴又讲道理。至少,比背中三枪自杀更讲道理。
自然,那些出具好书面材料的人,从岛上出去后?不管他们在岛上说得再好听!指定会半公开诉苦,甚至会满世界嚷嚷。
这不要紧!
有书面材料在手,又是奉旨成婚当下!朝廷得捏着鼻子先压下此事。至少,也得先晾个一年半载才好重新翻案!因为他们也就剩点“面子”。
问题是一年半载后!那谁吃饱了撑的来翻案呢?
物证全无!口供又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翻得动案的贵人眼里只有利益!若考虑到山东那么多官员塌方?让王九给他们陪葬至于吗!
真想翻案的家属亲朋?一是翻不动;二是可能还得为赃官害臊!曾圣仁与海盗蛇鼠一窝,那可罪证确凿。三是,其他与海盗有勾结的官员,会自觉地拼命阻止翻案……
奉旨成婚就是奉旨跋扈!这是沈有容与王九的思维不同之处。
劳苦功高、皮岛犯忌、蒙受“恩宠”,别人会认为这时要低调!
王九不同:老子低调够久了!这时不趁机多搞事?以后朝堂没有顾忌了!想搞事都搞不了。
再说,东林给他安排奉旨成婚,可谓苦心孤诣!总不能好处他们全得了,自己净被关在京宅里低调吧?不搞事!对得起人?
王九正想搞事,既然莫曾两货找上门?那还用跟他们客气!
而且……
有两个标本在此!他在京的日子才会好过。毕竟贵人要弄他王九,也得通过一条条狗不是?
……
搞事的前提是不能把自己搞死!
像今天这事,若换成久历生死的武将们,一开始就主导此事?他王九基本已将自己搞死!或万般无奈下,给自己套上狗链子。
所以,当看到侯恂他们都踉跄地,被引导进指定场所后!王九还得赶紧处理事情。
显而易见!
大钦岛还另外存在一个,一个他与沈乃大都不知道的点!一个差点将他王九搞死的点。
沈乃大没有隐瞒王九的动机!说明他是真不知情。
沈乃大不知情,意味着沈有容、乃至登莱水师都不知情。
说明啥?说明东林在大钦岛,存在一个监控登莱水师的情报点。
不将这个点挖出来?不得不明天出发的王九,肯定还会有危险!王九先让人去秘密彻查……
此其一。
另有一件大事,也得及时处理:那就是违抗军令的问题。
舰队返港是相当于救了他王九!否则他即使能与那伙人纠缠、僵持?才一艘战舰的王九,也永远不敢下海!陆战王九可以教水师做人,水面上大概率会反着来。
但是,违抗军令就不行!这可是王九练军之始,契雪就反复给他上过课的观念!最后形成信念。
王九印象最深的,是契雪讲的关于戚继光练兵的往事。
戚继光初当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