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谈会。她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锦涛以及李源潮等 坐在一张小圆桌旁,他们聊起来。胡锦涛说,五十年代就读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很喜欢,希望能够读到丁玲同志的新作,更希望能为青年人写点什么。
第二天,丁玲就给胡锦涛、李源潮寄去几本近作,过了两天,收到胡锦涛的来信。
丁玲同志:感谢您对青年一代及青年工作的关心,还要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特别是《桑干河上》,三十年前曾深深吸引了我,我相信今日重读它仍会使我感奋,使我激动。
您是我们的老前辈,广大青年是爱您、崇敬您的。希望您也能在百忙中常想到青年,抽空为青年谈点什么,写点什么,那也将是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信不长,但透射出对老作家的尊敬,并且从青年团的角度,对丁玲提出“常想到青年,抽空为青年谈点什么,写点什么”的期望。这是丁玲与胡锦涛唯一的交往,不久,胡锦涛就 去贵州担任省委书记。
一周后,丁玲看了《中国文学》第一期目录,感觉缺少改革题材的力作,时代气息不浓,她想起胡锦涛的那封信,想,不如我就来当一个吹鼓手,写一个改革的青年人物吧!11月3 日,陈明给团中央宣传部打了一个电话,请他们推荐一个青年改革人物。对方答复说同北京团市委商量一下,请他们物色安排。第二天是星期天,下午,冯夏熊领着北京团市委副 书记张虹海来了,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与黄蓓佳等北大同学很熟。黄蓓佳在1979年夏天丁玲还住在友谊宾馆的时候就来过,是个聪明伶俐有些才气的女孩,丁玲很喜欢她 ,后来还给她的儿童文学集子《小船,小船》写过序言。丁玲同张虹海谈了自己的想法,张虹海表示这事很好办,包在自己身上,不需要绕那么大的弯子去找团中央。第二天下午 ,北京京海开发公司24岁的年轻经理王晓辉,就坐在了丁玲家的客厅里,向她介绍公司的创业发展史。
不久,丁玲同陈明、冯夏熊一起去了京海开发公司,看了仪表车间、装配车间、体育器械车间,还看了他们为空军研究所装配的电子计算机研究车间,和京海公司新址的建设工地 。她被京海公司的成就鼓舞着,被一帮青年人鼓舞着,火苗子在心里燃烧,13日动笔,17日改定,报告文学的题目叫《一代天骄》。
她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现在形势大好,党的政策路线就是这样。王晓辉兴奋地说:‘邓小平、胡耀邦都说,政策不会改,五十年不改。五十年后,我王晓辉也都七 老八十,还能干什么?现在就干吧!’是的,说得很对。寄语王晓辉,寄语千万个王晓辉,你们生得是时候,你们的前程无量。社会主义祖国的希望在你们肩上,胜利也在你们肩 上!学习党的政策,沿着党指引的路线,带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前进吧!”
文章充满激情,但采访和写作并不十分顺利,因为时间过于仓促,王晓辉他们从事的专业她也不大懂。《一代天骄》不是一流的作品,只是仓促而就的应景之作。但是王晓辉鼓舞 了丁玲的写作热情,也鼓舞了她创办《中国文学》的决心!王晓辉给她添了“火”。
在她写作《一代天骄》期间,李纳托人带来了写给《中国文学》的文章,是写给年轻女作家铁凝的一封信。
11月8日晚上丁玲收到李纳的文章,第二天就给铁凝写了一封信:“铁凝同志:你的一些作品发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很多熟人都和我谈到你,我很为你高兴。前些日子, 李纳同志带着喜悦,再一次谈起你。我建议她把她谈到的写成文章,给即将出刊的《中国文学》发表。李纳同志因为身体不好,《中国文学》催稿又急,便把要说的话写成一封给 你的信,昨天晚上,派人给我送来。我看后觉得非常亲切。《中国文学》决定刊用。现在我把这信先寄你一阅。同时我想,如果你能有一封回信给她,谈谈你自己的心情、创作或 其他,我们能把这两封信同时发表,一定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得到他们的欢迎。希望得到你的同意与支持。”
铁凝很快就写来回信:“丁玲老师:您好。昨天收到您的来信。在此之前您托刘真等同志带来对我的希望,他们也都已转告。《中国文学》创刊我本应先写信向您祝贺,却先接到 了您的来信。作为文学界晚辈,我非常感动!我学习写作不久,写得也不好,在此期间得到许多老前辈的关心。这次李纳老师又写了那样亲切、诚挚的信供刊物发表,我真是愧不 敢当。您希望我写一封回信同时发表,我就试试看吧,争取按您要求的时间奉上。寄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