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既然鬼子想撤,那可就开始爆装备了(第1/2 页)
对大多数人而言,鬼子撤退是好事。
尤其是城内的平民百姓,悬在头顶的一根弦总算松开了。
为了防止是鬼子的诡计,特意多观察了一日,才安排兵力向外反推,夺回城郊阵地。
确认了鬼子已经撤的干干净净了,连进攻准备的战壕都用泥土掩埋。
地面遗留了大量的子弹壳跟炮弹壳,小鬼子看不上,张宪得考虑节省。
以大洋收购这些,让城内居民,纷纷挎着篮子前去漫山遍野的寻找。
城门沙袋全部挪开,街道上的掩体陆续处理掉,立刻组织人手,重新加固城垣。
并立马建设碉堡,于城郊修筑新的防守线。
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当初老抠在城郊修建好防守工事,来点混凝土碉堡,小鬼子哪那么容易打进来。
加固城防,重新构建城郊工事的同时,张宪则是到了兵工厂,盘点手上的武器装备,看如何给部队调配,步枪方面的问题不大。
既有缴获三八大盖,也有晋造65式步枪,别管质量糙不糙,关键它能用。
而利用电炉炼钢得到的枪用钢,新生产的65式步枪,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能达到三八大盖七八成的性能跟精度。
严格约束生产规范后,最主要是责任制划分后,又增加了奖惩制度。
步枪的精度、质量,直接关乎到工人能拿多少额外的钱。
生产出来的步枪分为三档,合格、良、优,技术工人的水平也有高低,有人靠手搓都能搓出精度极高的零件。
合格的标准是鬼子步枪的七八成精度,良品步枪能够达到三八大盖八九成的标准,而优品步枪与三八大盖无异。
这一点大家佩服的不是兵工厂的工人,而是佩服张宪,不仅仗打的好,管理兵工厂也有这么大的本事。
张宪当牛马当惯了,最明白一家企业里龌龌龊龊的东西,砍掉30的无用人,效率会嘎嘎提升。
以前的旧枪,损坏的其他步枪,都可以回炉重造。
随手拿起一支生产的步枪,要跟以前的枪支区分开,以前叫晋造65式步枪,现在就得叫新65式步枪。
好吧,张宪承认没有起名字的天赋。
刘嘎豆却觉得这名字挺好,得考虑士兵、工人的知识水平,变动太大了也容易弄混。
前边加个新,区分新旧就够了。
不知道是不是马屁,姑且信了。
“这种质量的步枪勉强能拿出来列装,但月产600支远远不够,至少得2000支以上。”
“现在鬼子退了,钢厂、兵工厂可以正常运转,把产能提上来。”
“把精力放在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上来,其他的全部可以停一停。无关紧要的仿造生产线,没有意义。”
以前老西穷抠搜,抠也就算了,还玩的挺花,各种垃圾生产线都买过来,仿造的玩意儿没一个靠谱的。
好货不便宜,但便宜肯定没好货。
张宪接手后,肯定要走精品路线,以往的垃圾东西没必要仿造。
把这几项解决了,就可以解决部队的日常消耗问题,能够支撑持久作战。
等夺回了更多地盘,等他回去弄点莱阳钢管来,再考虑75毫米山野炮、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这些。
捡回来的炮弹壳儿、子弹壳完全可以复装,但有一点,复装的子弹跟炮弹质量差,自己人不能用,卖给其他军队。
82毫米迫击炮月产30门,现在工人大部分都能回来,必须达到100-200门。
迫击炮不需要特殊的炮钢,制作技术也是现成的,提升质量跟规范流程,月产一百多门没有问题。
每个团至少得12门,身管火炮不够,就用曲射火力来补。
掷弹筒也需要多多的造,兵工厂没有点出50/60毫米迫击炮,那只能拿掷弹筒凑合。
张宪穿越之前是项目经理,最擅长的一件事情就是盘点资源,选择最优解。
兵工厂无关紧要的东西废弃掉,甚至生产线都可以熔了炼钢,只保留有用的枪、炮、弹生产就够了。
精力要放在刀刃上,陈旧的设备,融了炼钢。
炮厂的另外一个精力,就是修补缴获的日式火炮,迅速将其修补完毕。
曾世秉急匆匆的过来,有重要的事情找张宪商量。
看对方一脸着急的,发生什么事儿了?鬼子也没重新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