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兵痞来袭 三(第1/2 页)
“若愚兄,现在情况更加复杂了。根据斥候们回报,黄石镇那里粤军刚刚撤离,目前正往洪头镇而去,人数大约1000上下。我们的斥候队在城西十五里外的一处山谷内发现了一处痕迹,虽然还不能确定是否有敌军,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你有什么看法?”耿西龄问道。
刘若愚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西龄老弟,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去山谷附近进一步侦查。如果发现确实有敌军,立即撤回,同时加强县城的防守。如果没有敌军,我们也可以安心等待其他消息。另外派人打电话通知洪头镇那边小心戒备。至于黄石镇那边既然都已经被抢了,那么短时间内也不会再出什么乱子。唉,可惜黄石镇太穷,装不起电话,否则昨晚我们就能收到消息。如今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耿西龄点了点头,觉得刘若愚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他立刻下令派出一支精锐小队前往山谷侦查。同时,也加强了县城的巡逻和戒备,以防万一。
在等待侦查小队消息的过程中,耿西龄和刘若愚等人的心情愈发紧张。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但他们都明白,他们必须为了县城的安全和自己的小命负责。
终于,侦查小队传回了消息。山谷中并没有敌军埋伏,只是一些商队曾经临时驻扎过的踪迹。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耿西龄和刘若愚决定继续等待更多的消息,以便做出稳妥的决策。
就在这天上午,因为剩余的距离已经不远,不愁中午之前赶不到洪头镇,陈国良与张风年为了让这群兵痞们恢复体力,让兵痞们一直休息到十点才开拨。
他们丝毫不担忧县城里的北洋军会出兵来攻。出发前长官有言,为保县城安全,蒲田县城的北洋军断不敢派大股兵力围剿,小股兵力又无济于事。故而他们肆无忌惮地先纵兵洗劫黄石镇,又好好休息一晚,再向洪头镇进发。
由于常年受海盗侵扰和官府盘剥,自然环境条件一般的黄石镇本来就是个苦哈哈的地方,昨晚一番搜刮也没让他们得到多少油水,让陈国良与张风年也颇为无奈。好在洪头镇是个富庶的地方,在那里应该会有不错的收获。二人边走边聊,谈到这里互相对望一眼,心中不由一片火热,不约而同地命传令兵催促带队向导加快速度。于是出现了前头的一幕。
洪头镇的斥候队在远处用望远镜探察到粤军大概情况,火速向后传出警讯。在传讯系统作用下,敌军离开黄石镇不到十分钟,洪头镇这里的保安团便已得到了消息。
日耳曼教官们得知敌军行踪及大概情况后,心中大定。从斥候传来的消息看,敌军并未携带重火力,人数约一千,队伍松散,军纪散漫。他们确信,面对这样一群弱旅,只要自己训练出的士兵们能发挥平时训练一半水平,便可将其全歼。
同时收到消息的还有几名连长、副连长以及炮队队长。此刻,他们正围在一起讨论对敌方案,而教官们则气定神闲地看着这群略显稚嫩的见习军官们分析敌情、商讨预备方案。
几位见习军官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各有各的主张。有的认为应该依托洪头镇的坚固工事,以逸待劳,等敌军靠近时给予迎头痛击;有的则提议主动出击,趁着敌军队伍拉得很开、军纪散漫的时机,分兵包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日耳曼教官们并不急于发表意见,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些年轻军官的表现。他们知道,实战的经验对于这些见习军官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这样的讨论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战术策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被确定下来。他们决定依照最初的规划,充分依托洪头镇外已然挖就的壕沟以及堆积的沙袋来精心设置坚固防线。士兵们齐心协力搬来稻草,巧妙地进行伪装,不一会儿,一个半包围的漏斗形阵地便呈现在眼前,等待着最佳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士兵们面容冷峻,迅速地对阵地上的各种防御设施进行加固,即便沙袋已经堆了两层,他们仍不肯停歇继续在准备沙袋,似乎不把沙袋排满防御区就不肯罢休。
舒尔茨喊来卢明山,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后者抬头往士兵们看去,点点头,敬个礼就转身回到几个见习军官们身旁,与众人说了几句。众人也看向士兵们,转头对视一眼,便分散开来,让士兵们做了最后的伪装。这些士兵们心中紧张,正巴不得有事情做好掩饰自己的紧张感。
卢明山吹起集合哨,士兵们马上本能地按照顺序排成数个方阵。舒尔茨举起手中的铁皮喇叭开始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