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这有什么不行的,东西做出来不就是给人听的么,”林铮的话正戳到了老爷子心中的痒痒肉,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大踏步走到自己的那套“玩具”跟前,一边摆弄一边对林铮说道,“想要听什么?《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四渡赤水》我这里都有……啊,忘了你们年轻人没有几个喜欢听这些的,都喜欢听流行歌曲……”
老爷子拍拍脑袋,皱了半天的眉毛,才不情不愿的从桌子上拿起另外一张留声机唱片,“这是邓丽君的,你们年轻人都喜欢……要不是我家那小子喜欢,我才不买这东西。”
留声机?林铮点点头,心里却对这台留声机的音质不报多大希望,但当声音响起的那一刻,林铮的眼睛猛地瞪圆了:这是留声机能够发出来的声音?!
音色温暖醇厚,人声清晰饱满,唱片中邓丽君在呼吸时的唇齿音都清晰可闻,仿佛歌者就在自己的眼前演唱一般,这……这才是无数的Hi-Fi发烧友梦寐以求的追求啊!
这其中固然有功放和音响的功劳,可音源绝对功不可没,如果不看桌子上的那一堆,在林铮听来这台唱机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绝对不逊于万元级的进口台式CD机!
假假的也算是个伪Hi-Fi发烧友,一些基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CD机毕竟是数字唱机,冰冷的数码音怎么也没法和天生就无限接近自然声的模拟声,不管怎么修饰也无法掩盖CD机银色薄而冷的事实,和音色温暖的LP唱片相比,先天上就不足……直到这个时候,林铮才注意到,石老爷子的这些唱片竟然全都是黑胶唱片,没有一张那种最常见的彩色透明塑料材质的薄膜密纹唱片。
林铮心里顿时释然,黑胶啊!发烧的极致,多少发烧友心目中的梦想!
直到这个时候,林铮才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个看起来似乎有些别扭的唱机上。
这细大量之下,林铮立刻意识到了这台唱机的不同,精致的黄色木质外壳一看就绝不可能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愣了一下,林铮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老爷子,这唱机……不会也是您手工搭建的吧?”
“呵呵……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刚好懂点这个东西,老头子我又喜欢听,就自己做呗,材料基本上厂子里都有,基本上没花什么钱,”老爷子笑呵呵的,极为自得的承认了,“不过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喜欢这些老唱片的哟,大家都在听磁带,有钱的人都开始听CD了,也就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听听唱片。”
“老爷子,您这话可就错了,”林铮摇摇头,“CD和磁带是方便,可我个人觉得,从听觉享受的角度来说,磁带还好说,CD那冷冰冰的数码音怎么能和唱片这种温暖的模拟信号比?真的论起听在耳朵里的感觉,还是唱片和磁带的感觉更好一些。”
嗯?老爷子一愣:一个小年轻竟然会有这种看法?诧异的望着林铮道,“小伙子懂得不少嘛?”
“略略知道一点皮毛,”林铮谦虚的道,嗯,也不算谦虚,他是真的只懂得一点皮毛,扫了老爷子手工搭建的唱机和那些散发着柔和黄光的电子管功放一眼,林铮不由得有些好奇,“老爷子,您这套机子的声场和声音定位怎么样?”
刚才那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音质不错,但只是女声独唱,声场和声音定位听不太出来。
但是石老爷子显然将林铮的话立即成了谦虚:还说只知道一点皮毛?声场和声音定位这种话,没点儿知识积累能知道么?
石老爷子对林铮越发的感兴趣了,指了指自己抽屉里的那一堆黑胶唱片,向林铮问道,“你们年轻人喜欢听的流行歌曲可没有,地方戏曲倒是有一些,要不要试试?”
“好!”林铮立刻点头,用戏曲来确定这套系统的声场和声音定位的准确度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办法。
“就这个吧,”见林铮没意见,石老爷子从抽屉里找出一张黑胶唱片来,对林铮道,“这是海岱省著名的地方戏曲:吕剧《姊妹易嫁》,虽然是1979年录制的,可却是立体声录制,我听了也有三四年了,这个刚刚合适。”
前面时候林铮还有考校石老爷子的意思,可现在,倒是轮到石老爷子来考校林铮了,至于“隔壁老王”和“隔壁老杨”,早已经坐在沙发上微闭着眼睛,就等着享受……看来他们对石老爷子的实力相当的有信心。
想要真正的听音乐,一个合适的听音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老爷子关好窗子,拉好硕大的窗帘,不但用来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也尽可能将音箱里放出的声音在房间内的回波给消除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