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娇�肌�
占扎两夫妻、女婿、女儿及小儿女们在主人位置坐定,二十六位客人围坐四方。先喝一碗茶,再喝三杯青稞酒,再吃酥油人参果。最重要的项目是客人给新郎新娘及全家献哈达,每个客人在献每一条哈达时都伴有祝颂之词。有口才的多说一些,口拙的少说一些,少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之类。
一般送亲人叫“念波”,专职或兼职。条件是在本地有一定地位,且脑筋灵活、能说会唱,会随机应变。因为长篇大套的诵词虽已相对固定,但难免碰上一些偶然、特殊的情况。念波可不能捉襟见肘。涌词内容大都祝福吉祥的话,喋喋不休,多有炫耀卖弄之嫌,但确有佳妙段落,也很诙谐。有的极尽夸张,有的富含哲理。比如给灶披哈达的诵词:
……
啊!这炉灶是八龙的中央,
外看是个普通火灶,
里面却是龙的宫殿,
灶上方如狮子抬头,
炊烟如狮髯缠绕;
灶下方如老虎显威,
火舌如微笑的闪电;
灶中间如大象挺立,
锅碗盆勺像摆列的宝贝;
在炉灶上烧茶的主妇,
正像龙王的女儿,
……
愿鲜红的炊火不间断,
祝茶的颜色更好看!
——《藏北婚礼诵词》
在给新郎新娘献哈达时,则有些人生经验的总结和训戒意味了:
在凶狠的敌人面前,
莫要畏惧缩身溜边走,
要像黑蛇放毒焰;
在善良软弱人面前,
不要故意走得响,
要像履羊毛一样轻……
——《藏北婚礼诵词》
总之,念波是婚礼的核心人物,他是使婚礼戏剧化、富于表演性质的重要角色。
藏式婚礼无论怎样简化,献哈达一项是必不可少的。新郎新娘脖颈上的哈达越挂越多,最后被埋在哈达堆里。
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白色代表了圣洁和纯洁,所以常有人比喻说,“啊,我的心是白色的呀!”
婚礼之后便是歌舞。占扎女儿的婚礼,热闹了三天。在藏北,婚礼同年节一样,是对单调的几乎一成不变的游牧生活小小的短暂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为数甚少,所以才大事铺张和渲染。这是值得的。占扎每谈起女儿的婚礼,都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注'
这座草原小城内有一座黄教喇嘛寺——章登寺。阵容虽不甚宏伟倒还整齐。门面颇似拉萨大昭寺。平平的寺顶中央矗立着作为守徽的金黄色法轮,法轮左右两只金山羊相向而立。孝登寺有两百多年历史,该寺以与十三世达赖关系密切倍添荣耀。一九○八年十三世达赖从北京返回西藏时,路经那曲,在孝登寺住了差不多一个半月。十三世达赖同孝登寺竹康活佛多次会晤,亲作指示:从藏历木虎年开始,孝登寺每年藏历一月四日举行传召大会,所有僧众可以享受拉萨传召大会的待遇:并指意孝登寺喇嘛不得少于三百。
像西藏所有的寺庙一样,从前章登寺也有大牧场,有差户,收入可观。支出也是惊人的。举行五百多喇嘛参加的为期十八天的传召大会经费开支标准为:供品酥油五百三十八克(西藏计量单位每克二十八斤),青稞一百九十二克,糌粑一百九十二克;喇嘛生活所需为:酥油四百二十三克,茶叶三百二十块,大米一千九百一十五升,糌粑六百五十升,杀活牛十五头,酸奶四百八十桶,用于布施钱二百个占木多(约合当时人民币七百元)。
孝登寺寺后不远处山坡上有一座隶属于该寺的尼姑寺。犹如天地。日月、昼夜、阴阳的自然和谐,有着严格清规戒律的喇嘛寺,也遵循这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西藏,大凡规模大些的喇嘛守总有尼姑寺辅佐。不过这座尼姑寺简陋得多,我去了一趟,尚未修复好,尼姑也不甚多。
近年来孝登寺恢复了名为“羌”的宗教舞蹈。其中有一个赤足舞蹈最为精妙,令人心醉神迷。僧人们戴着顶端插三角旗的面具,身穿带大披肩的色彩鲜艳的服装,赤膊赤足。舞将起来或一个亮相造型,双臂蜿蜒伸展,双膝微弯,足尖勾起,足掌内翻,颇具南亚风,又似仿唐伎乐的《丝路花雨》而犹胜之。
除此,孝登寺再无特别诱人之处了。如果专为朝圣,远不及拉萨三大寺金碧辉煌,更具神力。
孝登寺竹康活佛已转到第七世了。七世竹康活佛很年轻,但很明达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