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页)
黄锦先是愕然,随即大喜,拍案笑道:“不错,不错,是代人立言,圣人讲仁孝的嘛,孝在仁先,德在仁后,圣人的话自是字字珠玑,令后世之人受益匪浅。”
徐谦心里不禁有些捏把汗,方才的几句对谈还真有些危险,黄锦问他是不是他的肺腑之辞,徐谦若说这是自己的意思,固然黄锦和黄锦背后的人心里高兴,可是这事要是被人听去,只怕有人非要把自己往死里整了,于是徐谦便把圣人搬了出来,这不是他心中所想,而是圣人心中所想,这是圣人的意思,徐谦身为儒家子弟,想圣人之所想,这是理所应当。
至于圣人怎么想,就算别人不高兴,对徐谦提出反驳,那也是学术上的问题,徐谦最怕的就是有人用拳头解决问题,若只是跟他讨论学术,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再者,方才黄锦问出那句话的意思里未必没有试探徐谦的意思,以这黄锦的心机,想必不相信徐谦会写出这种深得他背后之人心思的文章来,那么是谁让徐谦这么做?
黄锦现在心中思量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他脸上仍然堆笑,却还是压抑住心中的狂喜,这一次他表面上是来督办裁撤江南各地镇守的事宜,其实真正的使命却是来试探某些人的态度,而现在……他的收获实在不小。
想想看,徐谦一个少年,以他现在的心智是不可能想得如此深远的,那么他的背后一定有个一眼看破了庙堂的人物在背后指点,徐谦的业师又是谢迁,那么这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享有极高声誉的致仕学士的态度似乎已经有眉目了。
除此之外,还有那个一向不太起眼的桂萼,平时黄锦对桂萼这个人关注得不多,毕竟一直以来,这个家伙都不算什么显要人物,这么一个家伙,突然有人将他调任江浙提学,随即又点了徐谦的文章为第一,而这篇文章,桂萼到底有没有看出玄机?假若此人看出了玄机,而又故意推徐谦为案首,这又意味着什么?
黄锦深吸一口气,他开始努力回忆起来,他依稀记得,从奏报里曾说桂萼有一个兄长在翰林院,而他这位兄长似乎又与吏部天官关系匪浅,黄锦压抑住心中狂喜,桂萼的背后是不是他的兄长,他的兄长背后又会是哪个?
表面上,似乎现在浮出水面的都是桂萼和徐谦这种不太起眼的人物,可是黄锦有预感,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他甚至预感到,在整个朝廷百官的内部似乎已经细微地产生了一丝裂痕,这裂痕并不明显,可是黄锦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第九十章:挖坑者死于坑
最后……黄锦长叹口气,抬眼看着徐谦,又露出了笑容,道:“这篇文章只怕这一两日就要流露出去,徐公子,咱家这人对待朋友一向赤诚,我直说了罢。文章一旦公布天下,许多人要倒霉了。”
徐谦故意惊愕,道:“哦?谁要倒霉?”
黄锦叹口气道:“你们读书人啊,就是这么喜欢绕弯子,罢罢罢……咱家也就不说这个,王公公,你且在这里招待徐公子,咱家有点事,万分紧急,需要去找人商量。”
他走向徐谦,拍拍徐谦的肩,很热络地道:“你放心,天塌下来,自然会有人顶着,你这文章既是惹祸的根子,可也极有可能是一场大富贵。”
抛下这么一句话,黄锦便急匆匆地走了。
王公公见黄锦一走,这才松了口气,抚摸着胸口,看了徐谦一眼,道:“徐老弟……”
徐谦苦笑,姓黄的叫他贤侄,这王公公立即就叫上他徐老弟了,而且叫得如此顺溜,倒像自己真成了他的老弟一样,太监果然是太监,做什么事都这般直截了当。
王公公继续道:“方才你答得很好,是了,你的文章里是什么?说句实在话,咱家侍奉黄公公也有些年头,从未见过他这样的严肃。”
徐谦道:“这件事说来话长,其实我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他毕竟留了个心眼,倒不是对王公公有什么戒心,只是这种事解释起来太过琐碎,况且王公公是黄锦的人,自己的一举一动,王公公肯定屁颠屁颠地去打小报告的。
王公公也就不再深究了,想必方才站得累了,坐回椅上,道:“黄公公很是器重你,他言出必行,你爹的事,只怕过些时日就会有眉目,实话和你说罢,你爹只怕要走大运了。”
徐谦对老爷子的事还真有些上心,忍不住问:“这是为何?”
王公公正色道:“黄公公刚刚接手的东厂,你没听说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吗?其实衙门也是一样,新官上任,从前的那些属官都是前任胡公公的人,黄公公怎么容得下?到时候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