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页)
手才是海军的关键。
“为什么想要去美洲?”尽管为了和欧罗巴人进行区别,大明对世界各地许多地方的称呼都有别于欧罗巴,例如依旧把印度称作天竺,把西伯利亚称作鲜卑利亚,依旧把菲律宾叫做吕宋,把马六甲叫做满剌加,再比如把奥斯曼土耳其称作回回,以及把墨西哥称作扶桑,种种称呼即使是万历,有时候都会觉得不太习惯,难以更改自己习惯上的称呼。
“扶桑之地拥有足够的资源,拥有广阔的土地,这样的地方应该被大明掌握在手中,而不是交给那些欧罗巴白皮猪。”自己的皇帝依旧按照西夷的习惯称呼世界各地,这倒让朱应桢这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很不习惯,嘴上不说什么,但口语上却等同于对万历进行校正。
万历点了点头,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从新军中出来的大明最年轻的国公,不同于一般懒散的勋贵的严谨生活作风,强烈的军国思想,以及其中的一点沙文主义,拥有一切军中少壮派的共性,如果现在不是十六世纪末而是二十世纪初的话,万历一定非常的警惕,但现在,这种较为极端的思想,实际上是支持这帮年轻的军官为国效力,为大明开拓疆土的重要动力,万历赞同支持还来不及,怎么回去矫正他们的思想,事实上,大明的新军当中的军官之所以能够国家民族主义思想泛滥,还是万历私下里诱导的结果。
“朕不能给你太多的支持,大明不能没有太大的能力进行远洋作战。”万历苦恼地对自己信任的军官说道:“我可以给你足够的船,但不能给你充足的水手,通往美洲的航道上,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港口。”
大明通往美洲的航线,大多数的港口还是林凤的据点,这个自己的任命的大员总兵,现在可正依靠荷兰和英格兰等国的帮助,满世界的招惹着西班牙人,但并没有太多的实力分布在太平洋上。
“皇上,福建有用许多能够为国效力的水手,朝鲜、倭国、琉球等地同样可以征召许多愿意为大明效死的水兵。”朱应桢建议到,“特别是朝鲜和倭国,他们可以提供许多为大明战斗的水兵,即使是林凤手下,就有许多是倭国的武士和浪人。”
“朝鲜和倭国?”万历奇怪地看着朱应桢问到,继使用女真和蒙古仆从军之后,大明现在又要大规模招募朝鲜和倭人了吗?这种依靠大明本事意外势力的方式,远远不符合万历的心意。
“大明有责任保护自己的藩属国,但藩属国同样要履行他们义务。”朱应桢向万历说道。
少壮派中还有这样的思想?万历稍稍有些不适应,他能够心安理得的任用蒙古和女真人,是因为在他的思想里,这些人迟早要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至于朝鲜和倭国,在后世来讲都是外国的范围。但是这些大明的军官可不这么认为,朝鲜和倭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和蒙古以及女真都是一样的,都是大明的势力范围。在加上对方认可大明,被大明通化,迟早像蒙古等地并入大明也不是问题。
“可以考虑。”万历点了点头,接过手下烤好的一块鹿肉,比他的水平自然强多了,“朕可以同意,把你的想法报给兵部,你们拟个计划。”
“是。”回答了的朱应桢还来不及高兴,就看到自己面前那只身上还镶嵌着铅弹的兔子,随机脸色又垮了下来。
第120章 不平衡的李成梁
“铁轨铺到哪了?”
已经是大明侯爷的李成梁早早的用完早餐,轻松惬意地开始自己在兵部又一天的工作,除去陆军大臣这个难听的名字,以及万历有意把兵部改名叫国防部的提议,在京城里的工作比自己想要的还要舒心地多。
叫什么国防部,这种直白并且没品位的名字是一个读过书会写字的高级知识分子想的出来的吗?就是他李成梁没看过几年的书,一辈子都打仗,也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庸俗。
好好的负责全国陆军,直接叫大将军或者太尉亦或者大司马这样的古称不就得了,叫什么陆军大臣?就是兵部要改名,也不能叫什么国防部啊,以前叫当兵,现在说的好听了叫从军,兵部要改也是要改成军部才对啊,怎么皇上就是不同意呢?
品了一口桌上沏好的茶水,李成梁无奈地想到,不论是自己还是戚继光,亦或者是兵部尚书张学颜,都向万历提过把名字改成军部好听点的建议,只是皇帝貌似对这个名字反应很奇怪,并不是保持很赞同的态度,这让有这个想法的三人很是尴尬,尤其是张学颜,他的官位现在的写法可还是拖着,叫兵部尚书呢,再过一段时间,岂不是改叫“国防部尚书”了?听起来这么逗的称呼让他这把老脸还能出去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