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众叛亲离大厦倾 想起民意已太迟(第1/4 页)
且说宋帝赵桓迫于朝廷大臣的压力,剥夺了李纲的兵权,并把他外派进行守卫任务,同时以裴度的故事激励他继续为国效力。
李纲非常郁闷,就找到高忠义倾诉心中愤懑,说道:“我赤胆忠心守卫王室社稷,却是总被朝廷小人无端猜忌,掣肘制约,不是军需不到位,就是不给兵、不给将,将不统兵、兵不听将。本来兵弱将寡,还不能形成集中的战斗力,唉!壮志难酬啊!”
高忠义安慰道:“皇上能给你看裴度的故事,说明皇上至少把你是当做忠臣看待的。只是朝廷投降派众多,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不关心江山社稷的长久治安,他们只关心眼前的苟且和荣华富贵。同时,皇上也想保留住这些荣华富贵。一旦战争失败,他们很快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李纲说道:“贤弟此言差矣。皇上和权贵希望保住荣华富贵,可是金人也要荣华富贵,而且得寸进尺、日复一日,啥时候是个尽头呢?他们贪得无厌,我们百姓度日如年,饥寒交迫,哪里有东西进贡给金国呢?哪里有东西提供给朝廷和权贵们享受呢?”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高忠义说道:“事实确实是如此。可是朝廷皇上和权贵们不这样想。人常说‘宁为鸡头,无为凤尾’;‘穷庙富和尚’。他们认为,只要有一口吃的、一口喝的,他们就会首先占有享受了,至于百姓死活,他们才不关心呢。给金人的贡品,是老百姓节衣缩食、辛辛苦苦挣来的,又不是这些权贵挣来的,因此他们不关心这些。即便是现在投降了,他们依然在金国当官,依然享受荣华富贵。所以相公您执意要进攻金国,他们自然不满意了。”
李纲说道:“这个有点道理。可是他们有荣华富贵,老百姓岂不是更困苦了吗?拯救黎民、直道而行难道不是咱们的初衷吗?”
高忠义说道:“您还是且行且看吧。首先是再不要向权贵们索要军队指挥权了,这是他们的最高禁忌。皇帝和权贵们知道‘武将造反,就要他们的命;金人攻打,只要他们的钱。’如果你一味地索要军权,他们就会把你革职禁锢,你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更谈不上救国救民了。不若先去赴任,操练士兵,做好杀敌准备,或许还有机会。”
李纲就带领军队,进至河阳地界,远远遥望拜皇帝祖宗诸陵,又上奏说:“微臣带领大军出师巩、洛一带,从远处望拜陵寝,潸然出涕流泪。因为自从祖宗创业守成,到现在已经传承了二百多年了,以至于陛下。现在恰逢艰难之秋,强敌内侵,中国势弱,此正是陛下尝胆思报,厉精求治之日,愿圣上深入思考祖宗之法,一一推行之。进君子,退小人,益固邦本,以图中兴,上以安慰九庙之灵,下为亿兆苍生之所依赖,天下幸甚啊!”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李纲留河阳十馀日,训练士卒,修整器甲战备车马,进军到怀州,制造战车,期待着集合好军队后大举进讨,这时朝廷却降诏让他削减解散一些他自己集合起来的地方军队。
李纲上疏说:“河北、河东日告危急,现在秋高马肥,敌必深入。我们这些军队平常根本不训练,毫无战斗力,未有一人一骑是名副其实的战士,怎么刚刚费劲把士兵召集起来训练,现在又皆遣散了呢?况且以军法命令诸路起兵,现在却以一寸片纸就把他们解散了,臣恐怕以后再有所号召,再也没有人来了。这跟周朝的褒姒戏诸侯有什么区别呢?”上疏之后,朝廷没有搭理他,只是每天下诏督促他赶紧去解救太原之围。
李纲于是派遣解潜屯驻威胜军,幕官王以宁与都统制折可求、张思正等军屯驻汾州,范琼屯驻南北关,这些地方全部距离太原有五驿站的路程,大家约好三路人马一齐并进。但这些将领揣摩朝廷权贵的意图,只接受皇帝和权贵们直接指挥,而李纲作为宣抚司空有节度之名,手下将军根本不听他的指挥。李纲忍不住再上奏讨论集中统一指挥的事情,但是朝廷依然是不理睬他的请示。
就在这时,屯守汾州的张思正率领的河东“胜捷军”溃败而归,河东宣抚副使李弥大按照军法杀死了张思正。“胜捷军”的一名大校李复就趁机蛊惑人心,煽动士兵叛乱。其他地方散兵游勇附会者很快达到数万人,山东一片大乱。
李弥大派遣韩世忠带领人马去追击平定他们。韩世忠带领一千多人马,来到临淄河,把士兵分为四队,在自己的退路上布满铁蒺藜,表明破釜沉舟,自塞归路。
他给士兵下令说:“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