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迷茫的岁月…“文革”十年那些日子(3)
一路上丝毫不感到苦累,年轻和激情让我们充满了力量和勇气。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走50公里。
快到井冈山时,一些路口和渡口有解放军劝说我们不要上山了; 因为山上人太多,没有地方住,没有东西吃。我们坚持要去,他们也就没有强加阻拦。
上了井冈山,因为我们自己带着行李,只要有个房间住就可以了。一间不大的房间里,住了十多个红卫兵,因为累了倒头便睡。天亮醒来,房里多了成倍的人,自己的被子里不知何时钻进了二三个人挤成一团。原来放在地铺边上的鞋子,早被挤到门外去了。我们在井冈山上吃的第一顿饭是飞机空投下来的馒头。后来在老乡家里吃的红米饭南瓜汤感觉非常香。
走过大小五井,在当年毛主席坐过的石墩上坐坐,看看朱德当年挑粮的扁担。这些原本并不陌生的故事,在课本里读到和在实地看到,感受大不一样。井冈山很美;黄洋界上,站在当年红军的战壕里,寻觅着曾经的红军痕迹,看着山顶竖立的纪念碑,碑上毛主席的诗词,仿佛听见了轰轰的炮声。
江西瑞金是当年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中心。站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的红井前,我们长征队的12个人,每人喝下一碗井里冰冷的凉水,心里却是热乎乎的。给我无比震撼的是当年的苏区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个烈士纪念馆,陈列着红军烈士的名册。那一本本一页页一排排长长的烈士名字后面,注明某某战役牺牲,跟随红军长征后没有音讯……看着那一串串名字,我非常震撼,试着想象这成千上万名字后面对应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什么模样,想象这么多生命逐渐消失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的情景,我被自己的想象震撼了,有种触目惊心的痛。
走在通往遵义的途中,记得是湖南桂东县时,我们听到了中央停止串联的通知。长征队发生了分歧,有的想继续行军到遵义后再回昆明,有的想就地解散,乘车到上海一游。我想跟着去遵义,可另一个女生不愿再走了,我只好回丽江。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从没有后悔过。上海北京可以常去,而这些走过的地方要想再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很赞赏自己15岁时的决定,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身上没带什么钱,一个女孩子跟着一帮半大小子,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上千公里。我想,后来我为什么会那么执着坚定一根筋地非要参加一个什么“革命组织”,而忍受一个十多岁孩子本不该忍受的精神上的磨难,或许可以从上面的经历中找到答案。那段时间里,一种精神信念意志,感染渗透培植了起来。
当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时,家里人惊喜万分。母亲说你总算回来了,你爸爸看到院里一起去北京的孩子都回来了,就你一个女孩子家出门两个月了没回来,外面乱纷纷的,就说这个姑娘怕是回不来了。我心想,怎么会呢?我爸参加红军时才13岁,还没我大呢,他爬雪山过草地,我不过在革命老区走走。现在什么年代了,又没有打仗,怎么回不来呢。
回到家的日子很无聊。虽然同学们都陆续回来了,可学校并没有复课。每天无所事事,偶尔到空荡荡的学校里转转,心里空落落的。一时间从大串联的激情澎湃中跌进了迷茫之中。
所有的图书馆都封闭了,找不到别的书看,只好每天背诵毛主席诗词。想到“*”前军分区大院的图书室里有好几架书,是放电影的叔叔管着,就到他那里去泡蘑菇,抱回家一摞摞的小说,成天看小说。《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几乎所有中国经典革命战争小说都是那时候看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迷茫的岁月…“文革”十年那些日子(4)
有一天同学约会,说学校成立了许多革命组织,要造“当权派”的反,要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我听了很兴奋,总算有事可以做了。
然而不久我迷惑起来,街上贴出“油榨”父亲的大字报,他可是老革命。好在他是军队干部没什么事。接着,学校里的老师,一个个被揪出来,因为一些搞不太清楚的,杂七杂八的罪名:“右派分子”、“大毒草《玉龙第三国》的作者”、“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被批斗,被关禁。才听说某个老师在关禁时触电自杀了;又听说某某老师跳进了学校的水塘身亡;接着又听说某某老师割断了自己手腕上的动脉血管;而丽江一中的女党委书记则把自己挂在了窗户的顶杆上。一天刚进校门,听说高中部的体育老师从学校实验楼顶上,双手抱膝前滚翻式跳下楼来,头部着地身亡。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