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人皆蝼蚁(求推荐票)(第1/2 页)
“四弟,好多贼军啊。”
山岭漆黑一片,张飞透过黄巾大军营寨里的火把,隐隐约约能看到大队士兵巡逻。
陈暮的目光却并没有在停留在黄巾营寨上,而是往向前方的城市。
夜幕下,长社城寂静无声,城墙上灯火通明。
大量士兵紧张地在城墙上穿梭来去,不时向城外窥探,虽旌旗招展,声势浩大,但难免有些虚张声势的意味。
《后汉书·皇甫嵩》传中记载,皇甫嵩和朱儁兵合一处,也不过是万人。
而黄巾军波才部则有十余万之众,长社城兵少,敌我力量悬殊,军中惊惧,士兵惶恐难安,十分害怕。
看到长社城现在城楼上那么紧张的气氛,就可以知道城内的氛围的确到了十分压抑的地步。
“皇甫将军和朱将军现在的压力看起来很大呀。”
陈暮感叹。
张飞纳闷道:“四弟是怎么知道的?”
陈暮笑道:“如果压力不大的话,你会让士兵在城楼上不断来回晃悠,探头察看,给予外面敌人一种,我们时刻在监视你们的动向,你们不要乱来的感觉吗?”
张飞眺目远望,的确如此,城里的人将城楼上的火把全部点燃,光照明的火把就用了上千之多,城墙下附近灯火通明,显然是在害怕敌人夜半强行进攻,不得不每个地方派人巡逻。
反观黄巾军就悠闲许多,虽然也有巡逻的队伍,却像是例行公事,在外围转两圈就回去了,根本不仔细检查周围的环境,甚至连暗哨都没有。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黄巾军是皇甫嵩和朱儁的十余倍,如果长社县城被攻破,那几乎可以算是一场歼灭战,一万多将士无一生还,对于城里的士兵来说,是生死考验,压力的确如排山倒海而来。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张飞问道。
“等。”
“等?”
“不错。”
陈暮说道:“再等一两个时辰。”
“然后呢?”
“然后劫营。”
“我们三千人......”
张飞瞠目结舌。
三千人劫营人家十多万?
就算自己能以一敌万,还有十余万咋办?
“所以得等。”
陈暮淡淡地说道:“午夜三更时分,是人最疲倦的时候。黄巾军围困长社那么久,必然也是人困马乏,锐气尽失。此时是他们警惕心最低之时,正好劫营。”
“劫营之后呢?”
张飞又问。
“当然是进城。”
陈暮理所当然道:“我数过,北面黄巾军只有千余帐篷,说明他们在这里顶多只驻扎了一万多人马。东西南面的三路兵马没那么快赶来,必须要在他们的援军到来之前,速战速决,然后撤入城内。”
张飞迟疑:“万一长社城门不开......”
的确。
他们这边三千人攻打一万多人的营寨,肯定会非常顺利。
因为黄巾军已经围困了长社一个月了,一直以来都是黄巾攻打皇甫嵩,皇甫嵩从未敢派兵出城,所以警惕性非常低。
当年甘宁百骑劫营,也是同样的道理。
曹军攻打东吴,在濡须口号称步骑四十余万,营帐连绵数十里,成群结队的士兵像海边的沙粒一样密集,夜晚点起的火把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浩瀚。
正因为曹军觉得自己人多势众,安营扎寨之后,放松警惕。结果被甘宁一百多骑兵轻松闯入营寨,杀死数十人后扬长而去。
问题在于,甘宁是孙权派过去的,所以甘宁回去的时候,孙权肯定也会打开城门放甘宁进去。
而他们虽然是援军,可跟城里的皇甫嵩朱儁没有任何联系。
一旦劫完营,四面八方的黄巾援兵赶到,而长社城门不开的话,他们这三千人马,就会被淹没在十多万大军的海洋里,掀不起半点浪花。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不派人去城下联系长社城里的人?
原因很简单,长社城被四面团团包围,城里的官军在盯着城外的黄巾军,黄巾军又何尝没有在盯着城里?
在长社城如此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下,大摇大摆地来到被灯火笼罩的城门口,就相当于在黄巾军的眼皮底下过去,傻子都知道朝廷来了援军,不立即警惕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