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样咽得下去。此等隐忍,又岂是常人可及?
第三卷 阋墙 第三章 娇喘细疑沈
北平城,昔为元大都(京城),系前朝政治中枢之所在。共分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格局宏大,规划严整,整座城市的建制规模,甚至远超过当朝的都城应天。
洪武三十年,腊月二十一。
早起,天气并不好,阴沉沉,漫天的浓云夹着寒风,几乎席卷了北平城的街市。朔风吹得大旗噼啪作响,旗上,以墨线绣着一个端肃的“燕”字。
燕军善骑射,向以作战骁勇而著称,但,将士虽勇武,却从不扰民,军纪不仅严整,军威更是赫赫。
彼时,上千人的对阵,铁骑踏地虽重,却是队列井然,军容肃整,缓步通过外城的正南门丽正门。骑阵之后,竟没有半点烟尘,沿着千步廊大街,直奔皇城而去。
越过皇城的正南门棂星门,穿过金水河上的玉石周桥,前面,就是大内宫城的正南门端礼门。
时值隆冬,金水河却因着活水引入,此刻,仍是湍流不息,将整座皇城环绕其中。沿岸高柳万株,林水交映,气氛森严。北地气寒,绿叶落尽,只余枝条,其上,是经久不化的雪棱,宛如江南春风一夜,千树万树梨花开遍,美不胜收。
端礼门东西长足有十五丈不止,南北深五丈,高八丈,门有十一间,门上有楼,左右两观,下开五门。骑阵的队前,是一匹通身黝黑的高头大马,四蹄踏雪,执缰之人正是一身戎装的燕王朱棣。守门的兵士见了他,即刻跪成一片。
朱棣此番回京,本是暂时休整,故,只带了千余护卫随行。行到此处,再穿过这道端礼门,前方,即是宫城,也是他的王府禁地所在。
随行的将士也一应勒马驻足,齐齐翻身下马,不敢再前行。只见,两扇巨大的朱漆大门迎面洞开,门前,立着前来恭迎的近身护卫首领叶全德等人。
朱棣淡淡一笑,免了他们的礼,自己并不下马,座下铁骑扬起四蹄,径直向着大明殿一路疾驰。他身后,是同样驭马而行的刘成,只不过,他的马,比之燕王那匹,要矮小了许多。他,虽为宦人,但追随朱棣多年,也稍习得一些骑术,又得主子恩典,可以于宫内骑走。
天色越发暗沉,主仆二人,沿着青石铺就的甬道一路疾驰,后面,是追随而至的叶全德等人。
不过片刻,大明殿即在眼前。
大都的宫城,地处皇城内南部偏东,为长方形制,宫墙绵延近十里。因西临太液池,宫城并未居中皇城,此等建制,与北人喜临水而居的旧习有关。宫城在元时,共设有四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厚载门,南为崇天门。自燕王建府于此,后改称王城,原四门也相应改名,东曰体仁门,西曰导义门,南曰端礼门,北曰广智门。
王城内,也大多沿用前朝殿室不变。
南,以大明殿为主体,北,以延春阁为主体。此两座宫室为王城内最巍峨恢弘的宫阙,分别为前朝帝后所用,俱是前殿后寝,前后殿之间有回廊联接,四周为朱红琐窗,宛如“工”字形状。
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廊庑相连,正中即为大明殿,此乃前朝皇帝登极、元旦、庆寿、会朝的正殿,也是整座王城的核心。平素,他与府中将领官吏议事,俱在此殿,后殿,既为寝室,也就为他所用。整座大明殿,殿基,高于地面一丈,分三层十一间。每层,四周皆绕以雕刻龙凤的白玉石栏,栏下有石鳌头伸出,供排泄雨水所用。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远远望去,宛如九天仙阕,海上蓬莱,飞檐接云,华美宏伟至极。
燕王,以元旧宫为居,不再另造王府,原属圣意。但,皇子府邸,有庙堂之规,当属僭越。众皇子中在封藩之初,自是诸多不服,朝中大臣也少不了上书谏言,帝,因着节俭之意,却并未纳之。
而延春阁,当由正妃徐氏居住,其余侍妾,则分散居于在王城内的兴圣宫、隆福宫等其他宫室内。
此刻,时至日暮,却开始飘起雪豆,一粒一粒,击打在人脸之上,生生地疼。
徐王妃自是一早接到了喜讯,领着云茉等诸位宫人,早早跪迎在大明殿前的长阶前。
朱棣将手中坐骑交给一旁随侍的叶全德,温言向面前的诸人道:“起来吧。”言罢,自己在前,大步登入正殿。
此刻,夜烛早已燃起,宫室之下原本铺有地暖,始进入,一股暖意即扑面而来。旖旎的宫灯,更将殿堂内映照得宣如白昼。
早有宫人上前为他除去铠甲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