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国师 > 第90章 治水!

第90章 治水!(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不良人之拯救意难平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远东新纪元1630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坐断满江红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异域使命新楚殖民大明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猎人:红蓝手开始的红眼病揍敌客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崩铁模拟:乱破居然变成了病娇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能中进士者,岂是等闲之辈?

闻听圣上旨意,自天津等地广招移民,赴辽东屯田开垦,结合前清高淮之乱,辽东民心浮动,众人心中已如明镜高悬,洞悉圣意——此乃以移民之策,调和辽东人口结构,稳固边疆忠诚之心。

“臣遵旨。”

袁可立躬身领命,随即引经据典:“古人云,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辽东若得屯田自给,则朝廷免却粮饷转运之劳。”

言罢,孙承宗亦挺身而出,拱手陈词:“仓廪实而知礼节,辽东屯田,可使游民归田,日积月累,必能安定辽东大局。”

此屯田之策,实乃熊廷弼困厄辽东时之权宜之计,由他代为上达天听。

自杨嗣昌自京运械,熊廷弼已率众于辽阳以南,先行一步。

孙承宗赞颂圣政之余,忽而话锋一转,引古喻今:“昔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皆乃救世安民之壮举。今辽东水患未除,浑河肆虐,民不聊生。臣以为,欲行屯田,必先治水,固旧田而开新畴,方非虚幻泡影。”

朱由校闻孙承宗治水之言,面不改色,心却生疑:“辽东治水,怎觉似曾相识?”

遂问:“孙卿以为,何人堪当此任?”

孙承宗忐忑应声:“臣举荐工部侍郎袁应泰。”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袁应泰在辽东之过往,犹历历在目,其招降纳叛之举,更令圣上震怒,内阁辅臣亦因此受累。

“袁应泰近况如何?”

朱由校问于刘时敏,魏忠贤亦感困惑,此问实乃明知故问。

刘时敏答道:“袁侍郎正以工部之职,督领城建营于南苑疏浚清水河。”

朱由校闻言,沉吟片刻,孙承宗见状,知事有转机,再进谏言:“袁应泰治水有方,且熟谙辽东地理,非他莫属。且其仅司治水屯田,辽东军务由熊廷弼主掌,定无再失。”

孙承宗又提熊廷弼昔日之言,赞袁应泰稳定后方之功,朱由校疑惑更甚:“熊卿亦言其才?”

及闻袁应泰于萨尔浒战后,为辽东招募丁壮,筹措粮饷,方有熊廷弼两胜建奴之绩,朱由校方释然:“原来如此,袁应泰虽非将才,却为后方之柱石。”

继而慨叹:“如此治水良才,内阁却拟其统兵,岂非用非所长?”

众臣闻言,皆以为然。

言罢,朱由校目光如炬,扫视堂中群臣,悠悠问道:“卿等有何本奏?”

“陛下,微臣有要事禀报。”

吏部尚书周应秋,闻弦歌而知雅意,即刻挺身而出,拱手而道。

“所奏何事?”

“微臣斗胆,弹劾内阁辅臣刘一燝。此人虽居高位,却外无伯乐之眼,内乏决策之智,误将治水良才委以军国重任,致辽东局势风雨飘摇,几近崩溃。”

言毕,周应秋察言观色,见皇上面色微动,续道:“故,微臣恳请陛下罢黜其辅臣之职。”

“嗯。”

朱由校闻言,嘴角微扬,点头以示嘉许,心中暗道:此阉党之犬,果为朕分忧。

“鉴于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之位空缺,朕意,由卿暂掌刑部印鉴,与左都御史携手,共理此案。”

“臣遵旨。”

周应秋面露喜色,而一旁的张问达则面色骤变,心中暗惊:此变故突如其来,莫非二人早有默契?

原本,刘一燝虽身陷囹圄,然三司缺员,皇上态度暧昧,似有回旋余地。

今周应秋一语既出,皇上竟即刻下令处置,张问达不禁冷汗涔涔,拱手急道:“陛下,刘一燝虽识人不明,却为先帝遗命之臣,望陛下三思。”

“朕意已决。”

朱由校目光如炬,环视群臣,掷地有声:“能者居之,庸者去之,此乃朝纲所在。内阁辅臣,辅弼朕躬,若无识人之明,自当退位让贤。”

言毕,挥手打断张问达,决断道:“无需再经刑部、都察院审理,即日起,刘一燝以礼部尚书之衔,荣归故里,安享晚年。”

张问达闻言,惊愕失色,正欲抗辩,却被身旁毕自言以茶水为墨,桌面为纸,悄然提醒二字——“遵旨”。

张问达无奈,只得应承。

朱由校见状,满意颔首,复又握紧徐婉儿之手,心中暗自宽慰:爱妻之手,实乃解压良伴。

至于张问达,若不识时务,朕亦不吝赐其体面之道。

“既孙师举荐袁应泰赴辽东治水,朕意,度支司拨银五万两,内帑再添五万,以资其用。”

目录
我的神级支付宝漫威之铁盾新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