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弊潘�亲约旱乃瘴�U��秃炱呔�闪⒌氖焙颍�醪换缎拦奈枘亍U庖徽�欤�嗣嵌汲两�诳窕吨校�医�瘴�U��写�交岬�5 万人吃了饭,让大家尽欢而归。
下午,我们乘着一艘挂满镰刀铁锤红旗的汽船回百色时,沿岸农民都从沸腾着的村庄里涌到江边来,敲着锣鼓,举起红旗,朝船上欢呼:“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红七军万岁!”,我们船上的同志也不断地向他们挥舞红旗,高呼口号,河上河下,口号声汇成一7 一股巨大的声浪。这时,晴空万里,阳光耀眼,红旗招展如画,许多同志在此情此景下,激动得流下泪来。大家都说:“我们一定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革命力量,巩固胜利!我们一定要把红旗插到全中国去!”
红七军能够这样迅速、顺利地建立与发展,首先是由于党的坚强的领导,和党员们团结一致、艰苦努力的工作。我们部队里的党员,虽然有些是外省来的,有些是广西地方上来的,还有大部分是在部队中新发展的,但是大家非常团结,革命热情很高,都能自觉地服从组织的决定。他们都是红七军的政治骨干,也就是红七军能够发展和巩固的有力保证。
其次,是教育群众、争取群众。从旧式军队转变为新型的革命军队,这是一个群众性的问题,必须提高广大战士的革命觉悟。、而反动军官正是压制民主、阻碍群众革命积极性的一种恶势力,是改造旧军队中的绊脚石。广大士兵群众对反动军官的虐待非常痛恨,我们如果不搬掉这块压在群众头上的石头,就不可能更好的联系群众,甚至会脱离群众;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与反动军官的斗争,我们才能最迅速地取得士兵群众的拥护。因此,发动群 众与反动军官的斗争,就成了改造旧军队的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正由于我们从一开始就一直抓紧与反动军官的斗争,因而我们就教育了群众,从而争取了群众站到革命方面来。
第三是争取领导权。我们采取了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党的活动,取得了部队的领导权;另方面,发动群众与反动军官进行斗争,在群众积极要求惩办、撤换旧军官的愤激情绪下,我们接受群众要求,即分配党员干部担任各级领导。由上而下地采取命令方式,使撤换、调配干部的工作顺利进行;又由下而上地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两者一结合,我们所掌握的领导权便不可动摇了,从而达到上下一致、官兵一致,保证了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部队也才能更加巩固。
政治上、经济上官兵平等,同甘共苦,也在制度上固定下来了,促使部队内部益发团结一致。这也是红七军建成和得到巩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除了上述部队的内部因素以外,革命武装的发展必须依靠地方党和广大群众。当时,广西还有韦拔群同志领导的一支群众武装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党和群众的基础较好,因此,我们党选定在这块地区创建根据地是正确的。我们如果不到右江和当地的革命群众会合,便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红七军和得到巩固、发展;同时,也由于有了革命武装的配合,右江群众的革命运动也才能进一步开展,并且迅捷地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权。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依靠政权,这是革命武装建设的最重要的条件。
关于红七军在湘赣边活动的一些情况1930年立三路线统治时期,决定红七军打大城市,与朱毛红军会师武汉,我们公开的提法是:开始打柳州,然后打桂林,会合朱毛红军。具体的任务是:搞总暴动,打大城市(柳州、桂林)消灭两广军阀,建立两广政权,与全国红军会师武汉。中央派邓刚为中央代表,监督贯彻执行。当时红七军有一万多人,执行此任务有些困难,红七军党代表邓小平同志,曾对此产生怀疑,与中央代表有些争执,后来还是执行了中央的决定。为贯彻立三路线,组织了行动委员会,曾冒险攻打柳州。因部队训练差,完不成任务,连受严重损失,两门山炮也埋掉了,根据地丢掉了,以后就没继续攻打桂林。到了全县(此时中央代表邓刚回上海),行委接受了教训,但考虑到当时如果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需要两三个月,困难较大;乃决定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此时七军已由原一万多人减员为4000多人,只有五十五、五十八两个团,每团9 个连。从全县经湖南道县到江华,沿途与敌挨户团进行战斗。在江华城受敌袭击,我们守城门,外有敌人进攻,城里有内应到处打枪,有一连未撤出来。部队受阻后,又返回全县(此时正值1931年元旦),改道向广东进发,在连县打了一仗,至乳县与湘粤军六、七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