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页)
法是,把书或影碟堆到孩子身边,然后一脸中肯地劝说,甚至强迫。我的做法是,先把书放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孩子在的时候当着他或她的面自己读书,然后,尽量显现你在读书时的兴奋和欣喜。等孩子感兴趣时,就告诉他们故事情节多么的有趣,还可以把当中有趣的章节段落跟他或她一起分享,来感染他们。记住: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看。如果你想让他们去读,你把故事的精彩之处讲给他们听,讲一段后,一定不要忘掉说:“书里写得更精彩。好多地方我记不起了。太有意思了。”
我为了让女儿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那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兴奋地给她讲,里面的夏洛克总能把不讲道理的话说得让人无可辩驳,把威尼斯的*官们为难得张口结舌;里面贫穷的巴塞尼奥多么机智的把美丽的富家女鲍西娅娶到家;后来鲍西娅又怎样地女扮男装在法庭上请君入瓮制服了诡计多端的夏洛克等等。最后女儿多次主动催着我尽快把书拿给她。从那本书里她知道了西方文学史上贪婪无情的文学典型夏洛克,重情重义、为朋友甘心两肋插刀、宁愿付出生命的兄弟典范巴塞尼奥和安东尼奥,还有英语里的成语“一磅肉”的由来等等。
如果孩子还小,不太认识字,可以找拼音版本简略故事书,让他们自己读书的时候一看就懂。有些家长拿着满是半文言文字的《水浒》、《三国演义》跟孩子分享,当孩子自己打开书看时,痛苦得不得了,自然不愿再去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特质二 读书(6)
只要孩子对“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都知道后,名著的作用就基本完成了。
名著给语言的是典故,是思想。对名著的教育要以故事为主,没有必要去读原著。西方的名著也是让孩子对故事梗概有所了解,知道一点就行,先在他们的大脑里种下种子就可以了。我推荐我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读过一本白话版的中国通史,效果很好,一下她就对中国历代的掌故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还增加了其对历史的兴趣。
当然,如果你能让孩子在小学前把名著原著读完也可以。由于年代已久,名著的语言难懂,故事情节也不如现代的小说或影视剧来得直接,读起来一定会相当的沉闷。在引导孩子时要“诱之以利”。我的做法是:读完三部(我没有让她读《红楼梦》,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太难)之后,给她买电脑。家长的正确心态是:只要孩子读了,不必管她读懂了多少。我们只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读了忘了没关系。读过了之后忘掉了95%,只剩下了5%,与只知道5%有着本质的区别。
培养读名著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培养读书的过程。读书的过程要比读书获取的知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关注三
用书影响孩子
杭州的一位家长问:王老师,我们就是按你说的那样从小给孩子读书,现在6岁了,基本上自己能独立阅读《杭州日报》、《读者》等书刊,并且培养出了读书的兴趣。现在孩子的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不论什么样的“大部头”她都愿意读,我们特别高兴。今年该上一年级了,我们遇到了一个选择:现在杭州市一所非常有名的私立学校有“全托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是让孩子去寄宿学校呢,还是让她在我们附近的小学,每日有父母相伴读书呢?前者,可以自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后者可以让孩子多些亲情。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对于这个孩子,我个人的意见是让孩子至少也要到读完小学才可以“脱离父母”。
“影响教育”里讲,家长要用“督促、引导、分享、榜样”各种方法来影响孩子的行为。“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家长设法“影响”出他们“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未来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的“水之源头”、“木之根本”。卓越人生始于斯,成于斯。
关注四
读书的益处
读书促进健康
忘记是哪位名人说过:“吾之身体由口腔进食物以养之,吾之身当由目腔纳书籍以养之。”这句名言颇有见地。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刘向语)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
“学习为保健性的理解力。”(一位瑞士人口学者语)
总之,读书(指读好的书,下同)不仅是有效的求知途径,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这就如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