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页)
吴国的百姓就用这越国还回来的粮食作种子进行耕作。
起早贪黑,可是不见发芽?
怎么回事?
吴王夫差心想,这不是灾荒到了吴国了?
是灾荒,可是不是天灾,是人祸。
文种还回去的粮食,都是蒸过的。所以吴王夫差认为粮食都很饱满,可不是饱满,不但饱满,还是熟的呢,不信你尝尝!
这蒸熟的种子能发芽?
才怪!
这一下坑的吴国一年颗粒无收。
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消息,一点愧疚的感觉都没有,反而非常兴奋,现在是不是可以攻打吴国了?
可是文种却说时候还不到,吴国的忠臣还在,还是再等等。
范蠡建议越王勾践,是时候准备战斗了。
范蠡认为,战争首先是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一支软弱的军队,即便背后的国家实力再雄厚,也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越国要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吴国,撇开别的不谈,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一支凶悍的部队。
这个观点越王勾践完全同意,怎么样训练一支强悍的军队呢?那吴国可是有孙武的调教,即使孙武现在已经归隐山林,但是吴军作战的实力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相比的。
范蠡建议,找专家。
必须有真正的专家对我们越国的军队也进行训练,咱们没有孙武,可以找别人。
越王勾践一听那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经过仔细查找,据说就在越国南林有一位女子,剑术高明,奇怪的是这女子平日在野外游荡,貌似是居无定所。
这就很神奇了,越王勾践命令使者前去寻找,经过努力,这女子同意为越国的军队传授剑术。在来的路上,有一个白头发老头对女子进行了挑战,两个人摘竹为剑,杀的难分难解。更灵异的是,这老头居然最后化为白猿呼啸而去,使者看的是目瞪口呆。
这得多神啊,还引出白猿比拼剑术了?
这女子对越军的三千军士进行了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不辞而别。越王勾践还准备让她多训练一些士卒,但是再去原来的地方寻找,却已经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在金庸先生的《越女剑》中有生动的再现,具体史实已不可考,但是至少说明越王勾践为了让越国的军士提高剑术,的确广为搜罗人才。
不止是剑术,当时楚国人陈音由于杀人在越国避难,越王勾践很欣赏他的箭术,于是任命陈音为越军的箭术教练,又对军士进行了射击训练。
曾经的通缉犯如今成了军队射击总教头,陈音非常感激越王勾践的信任,他对越王勾践进行了一系列射击的知识普及。
根据陈音的专业讲解,弩来源于弓,而弓发源于弹。据说古人以狩猎为生,去世之后就用白茅包裹,投在中野。说起来这也是非常环保的做法,古人活着的时候以鸟兽为生,去世之后这样做也算是回归自然。但是有孝子不忍心看着父母的遗体被鸟兽吃掉,于是就用弹来射击鸟兽,这便是最初弹的来源。
后来直到了黄帝手里,才真正发明了弓箭,当时楚国的荆山地区有个叫弧父的人,箭术非常高明,箭无虚发。弧父后来收了一个著名的徒弟,便是弈。
当然弈这个人非常有争议,他的妻子据说便是飞天的嫦娥,而他本人也曾经凭借手中弓箭立下无人能敌的功勋。弈将箭术传给了徒弟逢蒙,逢蒙后来传给了琴氏。
琴氏虽然没有师傅的名气响亮,但是他本人对弓箭进行了改良,为了加强弓箭在战争中的威力,琴氏设计了弩。
弩的威力巨大,历经三世传到楚国,而楚国凭借弩,也在诸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到陈音这一代,已经经过了五代人。
越王勾践激动了,传说中弩的传人,原来是你啊!
越王勾践派三千军士和陈音学习射箭,而陈音更是发明了三弩连射,本来弩的威力就很强大,三弩连射,更是威力无穷。
什么时候能报仇?
越王勾践不知道。
石室里的煎熬,是越王勾践永远不能忘记的。
但是他要确保报仇的那一天,吴国没有丝毫反抗余地,所以他加紧努力,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
越国,越军,就在这种信念支持下一天天的强大了起来。
伍子胥得到了越国全民皆兵的消息,再也坐不住了。
自己就是那个让人讨厌的人吧,但是再被嫌弃,被讨厌,伍子胥也不能眼看着吴国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