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1/4 页)
无恤虽然年幼,但是并不无知。他挣脱了智伯硬塞过来的酒碗,但是,智伯暴怒之下居然将酒碗砸到了无恤的头上。
鲜血顺着无恤的脸流了下来。
这太过了,欺负人啊!
赵氏的将士都准备冲上来和智伯拼命,但是无恤却说不过是小事罢了,轻描淡写的将此事一笔带过。
智伯回朝之后,居然还向赵鞅告状,想让赵鞅废了无恤。赵鞅当然不同意,千挑万选就这一个有前途的儿子,怎么能废了?
这可不是小事了,从此智伯和无恤就有了隔阂。
第六部:纵横之争
第一章 智伯瑶的野心
云在天空飘飘荡荡,一阵清风就能让她改变形象和方向。
改变无处不在,虽然如梨花落雨缤纷,但天凉了,花就得落了。
从迁都洛邑周天子式微,郑庄公小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接连称霸,远点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算是名扬一方。随着各国权臣兴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变化更替。
赵鞅病重,临去世之前,他告诉儿子无恤,晋国将来发生变乱,那么晋阳是关键的地方,你要小心留意。
看来虽然晋国已经划分了四家权利范围,但是赵鞅心里也明白,真正的斗争迫在眉睫。
赵鞅去世了,无恤接班,是为赵简子。
晋国四家权臣之间明争暗斗,有一个心急如焚。
当然是晋出公。
眼看着晋国被划拉成别人的地方,晋出公觉得再不行动,以后就真没动手的机会了。
作为被漠视的最高领导,晋出公派人前往齐国和鲁国讨救兵,要讨伐晋国四家权臣。
晋出公的选择或许是经过苦苦思考的,诸侯中,真有实力帮忙的,秦国已经和晋国闹的非常不愉快了,而且是晋国伤害秦国更多一些。而楚国,那是晋国老对头不用说,要是请楚国帮忙,恐怕楚王的大牙都得笑掉了。新兴力量还有越国,但是听说鲁哀公前去请越王勾践帮忙,都死在越国了,还能去吗?
所以盘算来盘算去,诸侯虽多,也只剩下了齐国和鲁国。
齐国和鲁国的君侯帮不帮忙还不知道,但是晋出公求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晋国四家权臣耳朵里。
当然是齐国的田氏和鲁国三桓作的。
兔死狐悲,大家都是权臣,天下权臣是一家,难道帮助晋出公灭了四家,然后看着晋国帮助自己的领导灭了自己?
这四家得到消息都是吃惊加生气,好啊,真是蔫驴踢死人,不吭不响的就要灭了我们?看看到底谁灭谁?
智伯联合韩康子虎、魏恒子驹和赵简子无恤一起出兵攻打晋出公,本来就是光杆司令的晋出公根本没想到会这么快造成这个局面,只能出奔齐国。
对于晋出公而言,什么都不做,那绝对是坐以待毙;做不对,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结果。
智伯选中晋昭公的孙子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经过这次事变,晋国的大权落入智伯瑶的手里。
当权力过分集中,而权力拥有者又是第二甚至更低次序人的时候,通常只能发生一种情况:谋逆。
智伯瑶觉得自己已经是晋国的老大了,为什么要听晋哀公的?那小子还是我扶立的呢,假如我选择了别人,不也是没他什么事了吗?
回顾智伯瑶的历史,他的确是智宣子最心爱的儿子。当时智宣子选择继承人第一眼就看中的儿子瑶,但是和族人智果商议的时候,却被智果果断否决了,智果觉得,继承人选择瑶不如选择宵。
智宣子对儿子们都非常了解,他觉得宵可没有瑶才华出众,为什么放着优秀的孩子不选偏选第二名的呢?
智果也同意智宣子的评价,瑶的确很优秀,油菜花,而且坚毅果敢,计谋百出,武功也不错。但是一点,这孩子太过残忍。就这一点,足以让他成为宗族祸害。
看来智宣子是应试教育,而智果比较重视素质教育,德育没跟上,越优秀,造成的恶劣影响越大。
但是智宣子觉得智果言过其实,这孩子习武之人,难免有些过于忍心行人所不行。但是他毕竟还是很优秀的啊!
智宣子还是选择瑶作为继承人,智果居然对此非常不满,甚至请求改为辅氏,从此和智氏再无瓜葛。
这是相当不看好瑶啊!
而智伯瑶接班之后,团结智开、智国等人,经过努力,真的治理的智氏一跃成为四姓之首。
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