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记者来了(第1/2 页)
宋华伦正在看关于经济作物的报告,郭南间敲门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记者,想要采访他。 他眉头微微一皱,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让郭南间把记者请进来。 “宋书记你好,我是玉都晨报的记者甄希亮,想对你做一期专访,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甄希亮拿着录音笔,挂着单反相机,亮出记者证。 “甄记者太客气了,我能不能问一句,玉都市有这么多县委书记,为什么要采访我呢?” 宋华伦让郭南间倒水,笑着询问。 “我和熊海云是同学,前两天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起纪委内部通报的事,对宋书记非常钦佩。 觉得宋书记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担当,真是难能可贵。 我一时好奇,就打听了一下,知道宋书记是为了建寄宿小学,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才甘愿冒险。 我对宋书记同样很敬佩,觉得像你这样的好干部,应该让大家都知道你的事迹,给其他的干部做榜样。” 甄希亮不愧是做记者的,这番话说的层次感分明,为熊海云讨份人情,又拉近和宋华伦之间的关系。 “没想到你和熊秘书是同学,我好久没回市里了,你回去告诉熊秘书,下次回去我请他吃饭。” 郭南间恰到好处的插了一句,将宋华伦不好说的话,含蓄的表达出来。 甄希亮急忙点头答应,顺便又说了两句,和郭南间拉些关系,以后也好说话。 “我不过是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大不。 我觉得你要采访,应该去采访寄宿小学的校长纪文华,还有那些教师,他们这些年为了孩子,付出的太多太多。 以及为了小学能够顺利建成,主动把自家祖坟刨了,在院子里跪了一夜的彭同水。 和他们比起来,我做的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一点都不值得称颂。” 宋华伦说的极其诚恳,甄希亮对他的感官有所变化。 “宋书记实在是太谦虚了,我都已经到这了,你多少说两句,然后再去采访纪校长,和其他人。” 甄希亮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要达到目的。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能在这里当县委书记,是组织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没有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 我不能辜负组织和国家的期望,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为百姓多谋福利,让他们安居乐业。 我们龙国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仁人志士,多少清正廉明的官员,留下千古佳话。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我不求留下多少名声,只求问心无愧,将来离开的那天,能昂着头离去。” 宋华伦说得非常平静,完全是真情实感。 甄希亮又问了几个问题,宋华伦从容应对,效果非常好。 宋华伦让郭南间陪着甄希亮去寄宿小学,对纪文华进行采访,顺带着采访彭老驴。 甄希亮以前写过一片贫困县城的文章,对白塔县多少有些了解。 沿途看到各处的变化,尤其是乡村的面貌大变,惊讶的不得了,交口的称赞不绝。 郭南间变成碎嘴子,把宋华伦上任以来做的事,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 甄希亮在采访纪文华和彭老驴的时候,他们把宋华伦夸的天花乱坠,是少有的好官。 他们以事实做依据,说出的话可信度极高,甄希亮彻底被震撼了。 甄希亮回到市里,用了三天时间,写出了上千字的报道,里面引用了宋华伦的不少佳句。 玉都晨报主编得到市宣传部长的暗示,在头版头条刊登这篇报道,很快引起轰动。 玉都电视台不甘人后,派出当家一姐,对宋华伦进行直播采访。 宋华伦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接着又带大家去寄宿小学,然后是山野菜加工厂,让大家感受白塔县的新面貌。 他成功的把直播采访,变成了广告宣传片,让所有人都知道白塔山野菜是健康佳品。 除了对山野菜的宣传,还收获了意外之喜,大山里的景色,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很多人在假期,到这里放松旅游,和大自然亲近,又为当地带来不少收益。 宋华伦再次把几位主要领导召集起来,商量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大家知道我在国外留过学,外国人对旅游是非常看重的,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好好的旅游一番。 如今全面改革开放,引进大量的外资,同样也引进外国的理念,尤其是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特别大。 将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必然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宋华伦抛砖引玉,说出自己的观点。 “宋书记是国外归来的高材生,思想观念极其先进,是我们不能比的,所以对这件事,我觉得可以搞一搞。” 关勒庆一如既往的支持宋华伦,从心里觉得跟着宋华伦,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我也同意宋书记的意见,但是我觉得要有主次之分,还是应该工业先行,工业才是立县之本。 如今山野菜加工厂已经步入正轨,金盛集团正在扩大产能,同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