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司马光不砸缸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
司马光小时候砸过缸的事儿地球人都知道。那司马光长大后怎么样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当然不会。
成年以后的司马光更牛。最突出的,就是他率领一帮才子,编出了一部古往今来、天上地下、排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那《资治通鉴》又是什么东西呢?
用官话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自成书至今,《资治通鉴》就一直为历代君王、贤臣、鸿儒、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所推崇,号称“诸史之根、百家之门”,卟啦卟啦卟啦……
这样的话,一航母也装不下。
要往白了说呢,它就是一部知识分子拐弯抹角地劝谏皇帝学好的“案例版”《君王行为指南》,跟前些年塞在新郎官枕头底下的《新婚指南》有点类似。
司马光等人费了牛劲儿弄了这么一部巨著出来,并不是为了让我等百姓享福的。人家主要是为了让皇帝长见识用的。编书同时呢,他们再悄悄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在书里,想以此对皇帝搞一下思想渗透。
如此而已。
由此看来,读史书也要考虑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因素。
因为,绝对公允的作者是很难有的。他们要么仅根据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要么特意从维持皇权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么就为了自身安全问题隐晦地表达观点。
毕竟,史书,尤其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并不是为让普通老百姓看后学会怎么推翻封建统治才写的,而是为了让皇帝从中学会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统治万年不朽才写的。
可惜,历代皇帝们没有一个学会的。
无论多么熟读医书、病例,病人们还是无法自己给自己操刀做手术。
体制上的弊端可不是光照照历史这面镜子就能照掉的,历史毕竟不是伽玛刀。
所以,不论想了多少办法挽救,一切封建专制还是注定要灭亡的。做手术这个任务,注定要留给后来人。
特意为皇帝编写了这部《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怎么也不会想到,历代皇帝们谁也没有从他的书中学到万年统治之术。许多政治家熟读《资治通鉴》后大都收益颇多。
因此,读史书,里面的史实远比作者的观点重要。并且,观其史实也要带上解剖镜,笑眯眯地看,绝对不能被他们的“之”“乎”“者”“也”唬住,以为他们说得越难懂,就越正确。
读史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为了弄一肚子掌故,然后盲目崇拜、四处磕头拜祖上香。
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学;而历史也都是由人来推动的。
时代虽然在变,而人性却总在重复演绎着极其类似的“人间喜剧”。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N年之后,也是历史。
读史应该是手持历史这把照妖镜,照出历史上那些统治者、阴谋家的丑恶嘴脸和阴谋诡计,让我们上路时能够轻轻松松;或者,是把史书当成哈哈镜,照出那些人的可笑处,照出人性的可笑处,照出自己的可笑处。
那么,史料浩如烟海,应如何选择呢?
嘿嘿,司马光这部跨度巨大但历久弥新,酷到不可思议的《资治通鉴》,当然就是不二选择啦。
可惜,《资治通鉴》文言文难懂不说,就算是有译文,仍很庞杂。而且,今古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也阻碍了我们享受这一文化宝藏。眼下的快节奏生活则是我们亲近这么一部庞然巨著的又一大障碍。
因此,区区不才,力图将《资治通鉴》中最震撼人心、最精华的部分用当下流行的语言,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轻松、幽默地呈现给大家。去掉那些板起脸来吓人,吊起脸糊弄人的玩意儿,保证不说套话,只说实话。
如前所说,读史不是为了无限拔高历史,从而筑起知识壁垒,以此来孤芳自赏或者禁锢、愚弄人民。读史恰恰是为了要解构历史、重建历史,以当下的平常心,冷眼洞悉历史上的那些明明灭灭,为将来的光明打下一点点基础。
熟读本书,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各色人公,洞察“中国式”奋斗的最佳途径。它能让学生考高分、职员快升迁、商人发大财、夫妻更和睦、家庭更幸福,实乃家居、旅行,求学、上进之必备良品。若读者在看完此段后的三十分钟内马上购买本书,还会有更大的奇效。
什么奇效?
能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