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第1/2 页)
她正在和荀谌聊天,先是聊了一下辽东郡的情况,对水军未来的规划,接着两个人又聊了一下洛阳那边的情况。
“这么说来,关东诸侯实力不济,唯有孙坚足以让董卓忌惮。”
此时曹操已经兵败南下扬州募兵了,其他关东诸侯依然屯兵在洛阳周围,目前也只有孙坚在战场上表现得勇猛一点。
“西凉骑兵,素以悍勇闻名于世,其威赫之名,令人丧胆。而关东诸侯虽族势隆盛,底蕴深厚,然其所募之卒,多为初临战阵新兵,实无战场经验可道。
在凶悍西凉骑前,宛若待宰羔羊,然孙坚所率之军不同,此军久随孙坚南征北战,历无数战火之涤,积丰厚作战经验,实力强盛勇猛。
因此,当下唯孙坚之军具与董卓相较之力……”
听到荀谌这一番总结,杨秋突然就恍然大悟了一件事情。
难怪在历史记载上,袁绍和曹操都在这一次讨董过程当中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实在是因为他们募集的兵卒大多都是新兵蛋子。
这样仓促召集起来的军队,都没有进行过多少操练,在战场上更是对战经验不足,这样的军队去和董卓那群精锐的骑兵对打,那当然是要输的。
所以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强大起来,都是后来在战场上通过无数的战争经验积累出来,精兵可不是直接选择高大威猛的人就能训练出来。
只有在战场上多次拼杀,这才能在残酷的战争当中训练出精兵。
“友若觉得,这场战争会是什么结局?”
“董卓已诛洛阳袁氏嫡系,袁绍与袁术皆怀野心,二者今已各拉拢异势。
若我所料无差,袁术已拉拢孙坚等辈,袁绍现拉拢曹操等众。
曹操南下募兵,应乃为袁绍所备。关东诸侯内部已生分歧,矛盾重重,此群人必不能统一彼此之势以攻董卓,此战恐怕虎头蛇尾。”
听着荀谌的分析,杨秋在旁边笑着点头。
历史上的结局还真是这个样子,二袁直接相争天下,最开始曹操和孙坚都混不上桌,都算是两边的小弟。
“那么中原那些士族是不是要开始“押宝”了?”
此言一出,荀谌有点尴尬,但还是对着杨秋颔首点头。
“天下大争之世,不只是中原士族,关西士族亦将决择。若非万不得已,关西士族不会去中原择二袁亦或他人。
恰好天子已至长安,故关西士族暂应仍支汉室正统,但若吾等届时攻下关中之地,情况或有变。”
若不是后来董卓死了,西凉军阀内斗不休,其实关西那些士族不会南下逃亡,也不会去中原讨生活。
实在是雍凉之地已经被祸害得不成样子了,没有一个雄主可以站起来,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所以最后也只能选择中原打出来的赢家。
“大王是在忧愁雍凉之地的士族该如何处理吗?”
见杨秋久久不说话,荀谌好奇地问了起来,杨秋先是点了一下头,随后又摇头。
“友若一向知我,若果真冥顽不化,寻衅生乱,吾唯以刀令其知强权。
然有时,若仅因理念不一,致众多人才流去中原支持各诸侯,其损失于吾颇大。”
这就相当于资敌,人家也不挑事儿生乱,就是觉得和你不是一路人,通通跑到中原那地方支持其他诸侯,这就没有意思了。
对这种人,杨秋是肯定不可能赶尽杀绝的,所以此刻想起来莫名有点忧愁。
>r />
此话一说出来,荀谌瞬间笑了。
“大王,士族之间争斗,除却利益之争,其实亦有道统之争。
关东与关西士族,根本难以团结一处行事。不到万不得已时,这群人断不愿让关东那群士族崛起。
其实,吾于荀家,算是异类,吾与族人之道并不统一。”
这番话瞬间引起了杨秋的兴趣,她虽然之前跟着张辽学习了这个时代的许多知识,但其实士族之间的学派斗争,这种事情杨秋还真不太了解。
不过这也不稀奇,就算到了现代也有学阀派系斗争,大家都会支持不同的理论学说,这里面当然也涉及利益。
但更重要的是大家相信的学说不一致,所以斗得你死我活。
“友若支持的是?”
“以法为本,以礼为表,礼法并举,王霸统一,这不是大王一直在做的事吗,这自然也是我之所愿。”
所以荀氏内部这种想法并不占大多数,也就是说,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