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1)蛛网模型。即基于均衡的经典动态模型,有收敛和发散两种基本模式。市场均衡通过价格来调整供求。为使价格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完善的市场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市场行为主体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有关商品价格的所有信息;二是不存在制度上的阻碍来阻止价格调整。可见,房地产的特性决定了住房市场是非均衡的,如供给闲置、需求过度与价格上涨同时存在等特点。于是,在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考察中出现了对均衡模型的修正。
(2)闲置——过度需求模型。提出了一种房屋闲置与住房过度需求可以同时存在的模型,它用政府规划用地和市场供需量的差别来解释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现象。这种模型在文献中称为非均衡模型,将土地供给的政府干预作为造成闲置——过度需求的原因,可以解释土地的闲置——过度需求的现象,但住房市场像对土地市场来说,受政府规定的总量控制要轻的多,闲置的商品房供给者根据市场产出的。另外,这种模型不能解释住房价格长期上涨的现象。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空置率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住房的价格仍可能上升。这显然不是在均衡点摆动。
(3)价格——租金模型。这种模型将租赁市场和买房市场结合起来分析住房供求的规律,得出住房的供求——价格规律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商品。
(4)费尔——杰斐非均衡模型。1972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费尔()和杰斐(;1972)以美国的房屋市场为例,建立了第一个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不仅提出了非均衡模型的基本形式,而且提出了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认为其市场并不是均衡的,把房地产市场看作为非均衡市场能够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状况。
(5)绝对非均衡模型。这种模型是在对瓦尔拉斯均衡假设提出疑问中建立起来的,实际交易量与供求的理论值之间的关系更远,价格变量的调节作用更小。
国内关于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关于房地产价格形成及波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比较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以及非均衡的研究;二是关于房价与地价的关系的研究;三是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四是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与房价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徐滇庆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供不应求,资金流动性过剩,再加上全球性的资产重新定价,中国的房价在短期内将继续上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推进税制改革,压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切断由房地产泡沫经济通向银行系统的渠道;三是反对房地产寡头垄断,维护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四是规范土地市场,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利;五是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六是防范由于房地产泡沫经济崩溃导致爆发金融危机。
房价理论(4)
郭金兴从房地产虚拟性及其波动规律的角度,通过由虚拟经济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国际比较,分析了中国房地产的定价方式及其价格波动的形式,认为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分析,认为规模和购买能力是影响各地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数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对房地产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
王阿忠以规制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了中国住宅市场政府经济规制机理,设计了政府规制架构和各类型住房的价格经济规制模型。其主要观点与结论是:(1)中央政府应限制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在土地市场上的无限膨胀,博弈均衡须采取组合式供给地价规制方式,以实现地价的平稳增长。(2)住宅市场的垄断结构与产品差异性,导致市场呈弱价格竞争特性,通过供大于求达到降价的政策是无效的。(3)住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各方极具价格上涨偏好,市场呈现非理性混合均衡状态。政府应加大打击利用信息资源牟取暴利的力度。(4)针对住宅市场失灵现状,政府必须注重长效规制机制建设,建立住宅产业经济规制法律体系和组织架构,对住宅商品市场实行“二元”价格经济规制,以防止价格泡沫的生成。(5)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度设计,构建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分类供应制度,以解决住宅市场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6)应构建基于特许开发权竞标的限价房两段式竞价经济规制,探索多种形式的限价房和保障性用房价格与费率经济规制方式,确保住宅建筑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