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有些人向往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人生,然而等他真的坐上那过山车,却除了呕吐,眩晕和尖叫什么都没有得到。这一点,大概没人比《无限恐怖》里的炮灰们更清楚的了。
生活还是一成不变,永远是同样的烦躁,同样的不安。
穿越是一张单程票。一去不能回。
紫菱突然开始想念原来的生活。尽管她的体型让她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饱受同学同事的嘲笑,但她只是表面上的不满或伤心。在心灵深处,她是安心的。因为她是一个有根的人。
穿越却斩断了她的根。紫菱明白,若想继续活下去,她必须在这片陌生的土壤里重新扎下根,不论她愿意不愿意。她必须去了解原版。
于是她只能捡回日记,强迫自己集中精力从第一页开始重新看。
╳¨◆╳¨◇╳¨◆╳¨◇╳¨◆╳¨◇╳¨◆╳¨◇╳¨◆╳¨◇╳¨◆╳¨◇╳¨◆
有人大概猜想紫菱之所以看不惯原版日记的原因是:原版日记里的内容实在太脑残了,看了就想吐吧!
其实真的不是。不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本日记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写的,还是繁体字。
对于二十多年来一直看惯了横版的简体字,对国学和书法也没什么兴趣的她来说,竖版她无法一目十行,看的速度极其缓慢。
所幸原版的字写得还不错,书面又整洁,字也很大,否则就更难以阅读了。
读日记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哪怕是自己的日记,重翻后也觉得像是别人写的。从科学角度而言,人体不断新陈代谢,每七年我们就是另外一个人。托尔金说过:我们无法再创造同样的东西。往日不可留。
原版的毅力让她佩服。在上一辈子,她也心血来潮写过日记,开过博客,但都是三分钟热度,超不过三个月,就废弃了。而原版居然从八岁开始写了十二年,一开始好几天才一句话,四年写满一本,到后来慢慢越写越多,一年就写满一本。十二年,原版一共写了五本日记,字迹从幼稚,到青涩,渐渐成熟圆润,然后在昨天傍晚戛然而止。
实际上日记里对紫菱有用的信息并不多。她只需要看曾经发生过什么。至于原版的感情,她无法,也不需要感同身受。就算这样,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
紫菱发现其实原版从经历来看挺中规中矩的。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考大学,小时候和父母亲戚朋友的小孩子一起玩,在学校里和同学闹闹小别扭,然后又和好,每次考试都很紧张,开家长会的时候有些担心,说说老师的八卦。虽然不怎么爱学习,但也没那么顽劣。至少作业什么的还是按时做的。
相比起原版,紫菱觉得自己学生时代实在太混了!作业就做做解答题,选择填空之类的全是早上去学校抄的!
而成绩,原版国文很好,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尤其是代数很差。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偏科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晋江里有些同人小说里写得有点过火,好像成绩差就说明原版是罪人,特别让人讨厌什么的。紫菱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学习这种东西是六分靠天赋,四分靠努力。而且考试成绩什么都说明不了。
韩少说得很对,参加高考完全是出于经济压力,如果哪天突然发现自己继承了巨额遗产,高考成绩算个屁,老子不做了!
原版显然不具有这种最根本的压力。什么汪母的苛责与期待,这种压力只能让人表面上烦躁害怕不安,无伤根本。在潜意识里,原版清楚自己的家境不错,就算考不上大学也不会死。所以让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很上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紫菱又分析了一下绿萍的资料。
从日记里来看,紫菱发现绿萍确实很优秀。从小到大都是模范生,天赋出众,多才多艺,难得的刻苦与努力。只是这样一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遭受过真正伤筋动骨的挫折,所以弹性不够。而且优等生大多有一个毛病,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多少有一些天真与不切实际,认为诺贝尔奖只要靠天赋和努力就是唾手可得的。
这样的人,如果足够幸运,会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后百炼成钢,达到圆融的境界,比如许多大师级的学者。但若是不幸,提前折断了,哪怕凭着惊人的意志再次拼接重塑了,也会面目全非,成为一个和从前完全不同的人,虽强大却也狠辣偏激。绿萍就是后者。
再看被反琼瑶同人小说嚼烂的姐妹感情。许多作者认为原版肯定极端妒忌绿萍的优秀,从而心理变态而扭曲。紫菱却并没有从日记里发现原版有这种倾向。这也并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