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为自己这么迟才来祝贺道歉,然后将一套套的恭贺官话送上,再说最后的目的:“我预备了一点礼物,现已送到各位的府上,二哥、小弟若不嫌弃就收下吧。”
宗旭升笑道:“三弟如此盛情,我就不客气了。”宗旭征也笑着点头同意了。
经燕王此举,北方边疆暂时稳定,南方皇储之争早就落幕,正在休养生息,一时不会北上,高祖决定趁此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开始为如何招纳人才苦恼起来。
我来这里多年从来没有听说类似于科举的制度,倒是看到不少人明明没有什么才能,却因为是出身名门士族而被选拔举荐,甚至攀居高位。听书金屏说在祈朝中期的时候,这样的风气更加严重,只是近年来历代皇帝深受门阀世族之苦,不断打压他们的势力,逐步收回军权和朝廷人事,避开世家子弟选拔人才,才有了如今不少寒门子弟入朝进仕的良好趋势。
我想科举制度虽然一直被诟病,然而迄今并未完全消亡,依旧有着强悍的生命力,而且这也是老百姓唯一的出人头地的希望,就此推荐给高祖也不错。便把科举制度简单说给书金屏听了,书金屏听罢也很赞许,于是着手准备一个恰当的时机上奏高祖。
不久燕王开设学馆,招纳天下人才名士,并举荐其中优良之辈给高祖。楚王也不甘落后,也从军队中选拔青年才俊,充盈武将队伍。高祖大为喜悦。书金屏于是对我笑道:“夫君,现在不上奏父皇,更待何时?”
于是书金屏草拟一封奏疏,我抄了一遍后毕恭毕敬上交给高祖。高祖阅罢,沉吟半晌道:“这是好事啊,难得旦永也有这样的好主意,不过这文章不像是你写的,又是书家女儿写的罢。”
听高祖带歪了话题,我急忙回答道:“回父皇,奏疏确实是金屏草拟,可主意是我和金屏一同想出来的。只是事关重大,儿臣写文又夹缠不清,生怕父皇不耐,只好叫金屏帮我写了一个。还请父皇见谅。”
高祖笑道:“牡鸡司晨总非好事,你这般过于依赖妻子,将来如何统御江山?书金屏背后是赫赫的名门书家,若要科举取士,这书家便是第一个大障碍。”
我默然,半晌才回道:“科举取士一事难以一蹴而就,可以从长计议。儿臣以为可以先下诏另地方官根据各个科目择取贤良,如此数年,逐渐撤换朝廷人事,到时无人能够阻挡民心所向,再定为规矩,以此为江山永计。不知这样是否可行?”
高祖颔首道:“如此可行,这事他日早朝跟百官商议,再令中书省拟诏吧。”
我立刻称谢,又议事半个时辰后方才走出太极殿,长舒了一口气,如此算是在招纳人才之争上占了小小的上风,总算能向书金屏交代了。
自然我也把高祖的话一字没改的告诉书金屏,书金屏默默无语。文晴湖也在场,忧心忡忡说道:“科举的确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是这事必然会动摇门阀士族的根基,如果有人在科举未成之前看出其中的利弊并极力反对的话,只怕有人会将箭头直接指向夫君啊。”
书金屏点头道:“不错,这事需要父亲的支持。夫君马上着手准备筵席,务必请父亲过来,我来说服他。”
“不告诉他不行吗?”
“我不是不想,可是父亲在朝廷文武都有人脉,若能说服他就会减少一半的阻力。而不让父亲知道的话,小心他倒戈一击,扯你的后腿。”
“唔……”的确,书宰相绝对干得出来。
“而且严重的话,科举可能会推迟几十年,这对夫君可是非常不利。”
“好吧,我这就去叫人备宴。”
不久高祖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到来,皇宫到处张灯结彩,宫女穿梭如织,处处衣香鬓影,欢声笑语,高祖宴请群臣,众人尽兴而归。我一如既往偷偷退席,赶在年关将过前赶回东宫,亲自为文晴湖和书金屏放烟花。
京城门阀世族王孙公侯遍地皆是,从新年到上元节的这一段日子酒宴不断,是人际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我便找了个由头,邀请书宰相、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十二卫共二十四位将军等赴宴,由于请的人都是朝廷重量级的人物,人们都异常关注。我倒是不怕,人物越重量级,书宰相就不会越突出,即所谓的藏木于林,只是要提防他人的眼线。
酒宴过后,我私底下问书金屏事情怎么样了。书金屏说还算顺利,她在言语间也隐瞒了点紧要的东西,所以书宰相才同意了,还警告我不要说溜嘴。
我松了一口气,就等上元节过后高祖下诏了。现在暂且安心享受节日吧。上元节到来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