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1/4 页)
“我只是想让你帮我写封信,就用你自己的口吻,劝一下何贵,别让他再跟苏凌阿闹了,凡事稍让着一些,这满天下哪里没有收钱的官儿?何况广东这膻腥之地?我呢,也写信给苏凌阿,让了收敛一些,别再惹何贵生气,你看如何?”和说道。
“这”孙士毅低下眉头思考起来。和这样的说法,也算是给足了何贵面子。让人家苏凌阿堂堂的总督别去惹何贵这巡抚生气,这还有什么说的?可关键是,孙士毅十分清楚地知道,何贵是绝不会同意苏凌阿在广东刮地皮的。
“怎么,智冶兄以为不可?”和又问道。
“中堂大人”孙士毅知道和已经有些不耐了。可信是这么容易就写的吗?满天下哪里没有收钱的官儿?这话要是写到信上,那可就是“不修德行”的证据。最后不管是落到和,或者是何贵手里,反正都不会让他安心。所以,使劲儿地搅了搅脑汁,孙士毅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中堂大人,孙某以为,此事光写信给苏凌阿苏大人就行了。”
“这话怎么说?”
“呵呵。其实何贵这人并不是那种不开通的人。只是其本人出身,让他不愿意去过于压迫百姓。可是您别忘了,何敬之可是号称金点子。苏凌阿守着这么一个摇钱树,又何必非要去招那个骂名呢?”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总督向巡抚磕头
乾隆五十五年夏,广东省遭遇了一场声势巨大的台风。按照巡抚何贵“以往”的经验,这场台风的中心风力绝对是十二三级以上。因为,据沿海水师所报,海边被大风吹起的巨浪就足有一丈多高,最高的时候几近两丈,都可以称得上是海啸了。而且,沿海府县也有奏报,说某地的沙滩在巨浪之下,已经被消蚀一空,只剩了一些沙砾。广州府沿海的海堤也被撕开了一道十几丈宽的口子,虽说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可损失也是不小。
不过,这些倒也不算太过重要。广东位于沿海,哪一年不要经历几场台风?关键是,这一次的台风是实打实地从珠江口那里登陆的,其目的不管是哪里,反正是直直地朝着广州城刮过来了。虽说广州城墙高大,城内的各种建筑也大多比较坚固,并不害怕巨风。可是,广州附近就不行了。这里可是人口密集区,而且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有的甚至还是土坯房,很难经受住大风暴雨的侵蚀,尤其是这种规模势头的。
所以,在台风登陆之前,何贵就下令各级官府严阵以待,将附近百姓尽可能的迁往安全地带,哪怕就是一只鸡,也不许留在那些危房之内。就连水师,也全部都躲到了九龙湾里,连大屿山等地的港口也不敢呆了。而其他方面,因为已经有了数年的抗台风经验,大家倒是都做得不急不躁。
因为台风的来袭,整日大雨倾盆,明明是夏天,穿得少点儿往外边一走还觉得冻得慌。所以,街上已经几乎没有了什么人,就是那些客栈酒楼什么的,也很少有开业的。反正都没什么客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巡抚衙门专责守门的亲兵,邹水来跟诸葛山就清闲了下来。本来嘛,一般的门子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有些不乐意的。因为对一般的门子来说。没有人进门儿。就意味着没人来送“门敬”,收入就会锐减。可是邹水来跟诸葛山却不同。巡抚衙门的门子是不许收门敬的,要是收了,那就只有走人。两人平时拿着军营里地俸禄,当门子每月还有巡抚大人地赏赐、月例。加起来一共三份工钱,倒还真不敢犯这个戒。所以,两人对如今门可罗雀的情况也不在意,问厨房要了点儿菜肉,又冒着风雨去打了点儿小酒,便在门房里架起小炭炉吃起火锅来了。一边吃喝,一边再哼上几句小曲儿,倒也颇有一番自在。
不过。两人还没有吃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一阵捶门声。把旁边的偏门打开一条缝一看,这人两人还都认识半年多以来,总督衙门跟巡抚衙门闹对立,苏凌阿老是吃不住劲儿,找上过门来好几次。每一次,都是面前这位名叫傅宇伦的把总开道。也因此,这傅宇伦被两人戏称为总督衙门开路旗牌官。
“哎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傅大官人!您老来我们巡抚衙门又有何贵干?我们巡抚大人现在正忙着安排各地防御台风,可没什么空跟谁说话聊天带打屁!”
诸葛山是一个三十来岁老兵油子,平时最是爱听《三国演义》,常常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直系后裔而扼腕长叹不过这家伙却一直怀疑自己身处广东,有可能是当年地东吴大将军。也就是诸葛亮他大哥诸葛瑾的子孙后代。最近这半年来。苏凌阿几次找上门来,虽然何贵没跟其一般见识。可他们这帮底下的小角色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