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1/4 页)
孙翔云迟疑了一下,一张车票两毛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的确都不算个事,但凑在一起就比较可观了。对了,这还只是单程票,如果往返的话,可就是10多块钱了。如果让大家自己掏钱买票,说不定这30多个人就会流失掉一半,孙翔云是了解他这帮小兄弟的为人的。
“算了,这笔钱我出吧。”孙翔云忍着肉痛说道。
“还有,中午饭怎么吃?”王水金又想起一事,他还真有些当秘书的潜质,总是能够替领导想到一些小事。
在过去每次去轻化厅的时候,孙翔云都会请大家下馆子吃饭的,虽然是每人一份炒粉,加起来也是三四十块钱,不过这些钱都可以让徐贵刚报销。但这一回,林振华已经发话了,不给报销任何费用,孙翔云知道,林振华是能够做得出来的。
“让大家都带点干粮吧。”孙翔云讷讷地说道。
每人包里装了点粮,孙翔云带着他的人马搭乘公交车来到了轻化厅,30多个人中间果然有10多个人借故退缩了,没车,还没饭吃,而且对手是个油盐不进的林振华,谁还乐意去折腾?孙翔云给大家画的饼,大家心里并不很相信。
对于孙翔云等人的来访,轻化厅早有准备。谢chūn艳现在已经是常务副厅长了,全面主持轻化厅的工作,她对于这一次林振华收购江实电的事情十分重视,早已准备了若干应急预案。
孙翔云等人来到轻化厅,谢chūn艳当即安排接见,然后向孙翔云等人说明了几点:第一,有关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的事情,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也是省zhèng fǔ已经下文批准的,这其中没有任何问题;第二,涉及到职工福利待遇的问题,轻化厅已经全权委托重组项目联络处负责,希望厂里的职工能够与联络处进行沟通,轻化厅不再单独接受来访;第三,轻化厅希望江实电工人发挥主人翁责任感,配合国家引进外资的大政方针,积极做好工厂的转制重组工作。
“可是,谢厅长,这工厂是我们江实电工人的,我们不同意卖给美国公司,厅里是没有权力卖掉的。”孙翔云说道。
谢chūn艳眼睛一瞪,道:“孙师傅,你这话就不对了。工厂是国家的,是人民的,谁说是你们江实电工人的私有财产?就好像我们现在坐的这间办公室,这是我谢chūn艳私人的财产吗?”
“不是说,我们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吗?”孙翔云问道。
“是主人之一。”谢chūn艳纠正道,“中国有11亿人,这11亿人对江实电都有份,你们这里的20多个人,只是11亿人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
“话不能这样说吧。”王水金争辩道,“从早先的石化机,到现在的江实电,都是因为我们这些工人创造的利润才能发展起来的。你看郊区的那些农民,他们就没有贡献,怎么能够对我们厂的财产有份呢?”
谢chūn艳道:“你说到农民,你觉得是农民辛苦,还是你们辛苦?凭什么你们在工厂里做事,就能够占有这个工厂的财产。而人家农民同样做事,甚至比你们还辛苦,就不能占有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只是交给你们去使用而已。这么多年来,你们因为在工厂里工作,挣到的工资比人家农民要多出几倍,人家农民还没提意见呢。”
“这个……”一干人的脑子都觉得有点不够用了,以孙翔云的善辩,也说不出谢chūn艳的话有什么破绽。过去几十年,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大家都在辛苦劳动,同样的劳动付出,工人挣的钱、享受到的福利,比农民要多得多,要说亏欠,那也是农民被亏欠了才对。
孙翔云他们如果再霸道一点,可以说自己比农民更高贵,他们的劳动更值钱,所以这个社会的财富是由他们创造的,农民没有份。但这样的道理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不是国家用政策保护着国有企业,让农民承受了几十年剪刀差的盘剥,哪有今天国营工厂的辉煌?
乡镇企业的崛起,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由农民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原材料供应、银行信贷等方面,都遭受着严重的歧视,可即便是如此,它们仍然把大批的国有企业逼入了绝境。孙翔云等人牛哄哄地说自己为国家做了多少多少贡献,其实别人一句话就可以把他们堵回去:谁求着你们做贡献了?八亿农民都愿意做这种贡献,是你们占着位置不放好不好?
“好吧,厅里的政策就是这样,你们还是尽快回去和联络处的同志进行沟通吧。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的协议,马上就要正式签署了。未来江实电就是一家合资企业了,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