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有一天,他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休息。在回去的地铁车厢里,他看见有人背着包上来,等车一开动,那人突然把包打开,向车厢里的乘客兜售光碟。他想这真是个便宜买卖,无需场地还客源丰厚,只要不出站,几块钱的车票就能在地下卖一天……不出站?他兴奋地想,那快递也可以这样啊!只要在地下专设几名快递员,用手机短信和地面上的快递员联系,在地铁的出入口进行交接,那么,不是能将地铁交通费省下一大笔么?地铁公司也没有不允许在出入扣交接物品的规定啊!何况本公司主跑写字楼,递送的物品大多都是较轻的文件资料,交接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把这个想法跟公司一说,公司领导非常高兴,很快便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并加以施行,果然每个月能节省下一半以上的开支。对于这样一个肯为工作思考的快递员,公司自然也很赞赏,并愿意给他机会承担更为重要也更需要积极思考的工作,升职加薪理所当然。这位快递员后来成了一家全国著名地产公司的高管。
。←虹←桥书←吧←
第7节:停止工作,但不要停止思考(3)
一般来说,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的人都是高学历、老资历或者后台硬的所谓白领精英,而他,一个高中毕业来大城市打工的农村孩子靠的是什么?我想,他靠的就是思考,时时刻刻为工作思考。在别人浑浑噩噩只求把8小时熬过去的时候,在别人8小时以后便不再考虑工作,一门心思想的只是到哪里吃,到哪里玩的时候,他却常常在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更有效率,也让自己更轻松呢?用这样一种思想来对待工作,又哪有做不好的事情,又哪有不欣赏提拔他的老板?
一个集体,既需要〃人才〃,也需要〃人手〃,但〃人手〃是随时可以替换和舍弃的,而〃人才〃却是很难替换甚至是无法替换的。而且集体越困难,〃人才〃就会显得越重要。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其影响,纷纷开始裁员。但这个企业只要不是濒临倒闭,只要还想东山再起,它裁掉的就一定是那些可有可无的〃人手〃,而不是作为企业核心和工作灵魂的〃人才〃。在这个时候,埋头于〃事务〃的〃人手〃是包袱,因为遭遇困难的企业没有了那么多〃事务〃,精简了〃事务〃,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而不断思考如何在困境中调整自己的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帮助集体走出困境的〃人才〃,却是这个集体的财富。
事实上,看待一个人对一项工作是否抱有热情,是否投入,不在他的〃8小时工作〃,那对很多人来说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而在他的〃24小时思考〃,这才是主动的、兴致勃勃的。上班的时候思考,下班的时候仍然不放弃思考,这并不是一项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责任。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心爱的人吧,我们把他(她)时时刻刻放在心里,这才叫爱,才有收获幸福的可能。对待工作亦如是,多投入不见得一定就会多产出,但不投入就一定不会有产出。〃24小时思考〃,不是让你只考虑工作,不考虑生活,更不是让你废寝忘食,而是让你把工作时刻放在心里,实际上,就是把你的理想、责任放在心里。
。§虹§桥书§吧§
第8节:功夫总是在诗外(1)
3.功夫总是在诗外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儿子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诗写好?陆游沉思了半晌,挥笔写下了一首诗来回答儿子的问题:〃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这首诗中,画龙点睛的一句便是〃功夫在诗外〃。陆游告诫他的儿子,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们的要求和喜怒哀乐。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陆游可谓领悟了诗的真谛。诗,固然来自于当时情境下的灵感,但灵感的喷发、文思的泉涌,却来自于平时在生活中的不断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长期的酝酿,才有揭盖闻酒扑鼻香,同样地,不断地读书、思考、行万里路、经人间事,才会有诗情、诗才、诗意、诗境。古往今来那些大诗人、大文豪,莫不如此。
世间很多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工作,就如同作诗一般,功夫也在诗外。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