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灯下不黑 > 杨坚辅政(2)

杨坚辅政(2)(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被奸人所害后,我居然重生了!庄子传奇晚清第一女校长小好汉马寿开元情诗与剑榜大明第一公靖康之耻?本太子杀到金狗叫爸爸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南北赤血录古代世界的特种兵风暴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精灵之夜雪饲育屋黄帝内经百姓版原始部落的美食时代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无敌三皇子,我狂一点怎么了斩神:我秃了,也强了!抗战:拥兵百万,你叫我师长?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杨坚辅政(2)

杨坚的养晦策略很成功,从此官运亨通,做了随州刺史,又进位“大将军”,并且沾老子的光袭爵“随国公”。后来他得了天下就改国号为“隋”,原因就在于此。至于为什么把“随”改为“隋”字,笔者后面还要作专门的论述。这里按下不表。

不知是武帝相中了杨坚女儿的品貌,还是杨坚想通过联姻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亦或二者兼而有之,武帝就与杨坚结了亲家。

武帝死后,儿子继位,杨坚之女就顺理成章地晋升为周宣帝的皇后。

用女儿为梯子攀上皇亲,在中国向来都是一条做官的捷径。按中国人的观念,结了亲就是一家人了。所以历来的婚姻大都容易沦为利益的工具,很少能与爱情扯上边儿。而跟皇上拉上关系的家族更是风光无限,太师国舅之类往往都是惹不起的角色,这在我们的旧戏曲里可谓是屡见不鲜。但问题往往也发生在这些皇亲国戚身上,他们有时给朝廷惹麻烦,有时候给皇上添麻烦。由于平素里他们深受隆恩,目中无人,时间久了,就日益嚣张起来,起初不把百官放在眼里,慢慢发展到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终至于私欲膨胀,想着夺天子之位而代之。外戚篡权,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事。汉代的吕雉、王莽等等,就是例子。

现在,对于杨坚来说,这样的机会也来了。

周宣帝死后,八岁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周静帝。小皇帝靠什么,靠托孤大臣。所以老子的眼光特别重要,如果托错了人,那就等于把江山托给了别人。所以,我们很佩服刘备,他在白帝城托孤,是把幼主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何许人也?他是命世之才,更重要的,他是可以以身殉主的忠臣。所以,即使儿子阿斗不争气,也不用怕,因为自有忠臣诸葛孔明保驾护航。

事实证明,诸葛亮是可以信赖的,他完全没有辜负先主的遗命,在刘备走后,一心一意辅佐刘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为报三顾之诚,奉献一生之忠,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与之相对,曹丕就差远了,他把儿子托给了阴险狡诈的司马懿,无异于把羔羊扔进了虎口,所以曹魏的江山其实就是断送在自己手里的。

周宣帝显然没有刘备的眼光。

这回轮到杨坚笑了。

当然,最终让杨坚成为托孤大臣的,还有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这两个半调子大臣,采用的还是老掉牙的方法——矫诏。

周宣帝撒手西归,按理讲,有资格辅政的人选肯定应该来自皇族,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杨坚这个外戚老丈人身上。而最有资格当辅政大臣的当属赵王宇文招:他年纪最大,既是宗室至亲,又颇具才干。

我们来介绍一下把杨坚推到前台的关键的人物,周宣帝的两个宠臣——刘昉和郑译。

刘昉生性狡黠,当周宣帝还在东宫当太子时,就曾在其身边“侍读”。说是“侍读”,其实主要就是“陪玩”。这刘昉可是个玩家,宣帝每天跟他玩得很开心。宣帝即位后,刘昉因为和皇帝的特殊关系,很快飞黄腾达。“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估计刘昉懂点吹拉弹唱的技艺,再加上溜须拍马的功夫一流,把皇上伺候得痒痒酥酥的,以至于一天也不能分开了。所以他快咽气的时候,还召刘昉和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入内宫,准备托付后事。

刘昉来晚了一步,他尽管见到了皇上,但宣帝已经口不能言,白眼乱翻。不过也好,这为他后来矫诏提供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

郑译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出身与高干世家,爷爷、父亲都做过大官。郑译本人,书上说他“颇有学识,兼知音律,善骑射”,也算是有几把刷子。但这家伙为人不正派,在任太尹期间,喜欢和太子喝酒作乐,没一点正样。眼看着儿子被郑译带成了混混,周武帝十分恼怒,就把郑译逐出东宫,贬为庶民。后来武帝死了,太子登上皇位,自然就把这个昔日的混友召回宫中,封官加爵,委以重任。

郑译和杨坚关系也不一般,两人曾经同学,郑译也听说杨坚相表有奇,前途无可限量,因而也想着跟他结交。杨坚在得悉女婿周宣帝疑忌自己之后,就送钱送物拼老命巴结郑译。二人你求我应,自然就勾结到了一起了。如今刘昉、郑译眼见周宣帝命赴黄泉,一番密谋之后,就假传圣旨,宣杨坚入宫,让他辅政。

杨坚老奸巨滑,一开始也有点吃不准,就连连忙摆手推辞。这回刘昉急了,因为他已经把宝押到了杨坚身上,完全没有了退路。他就激言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我自为也!”用今天的话

目录
最强山寨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