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3)(第1/3 页)
难兄难弟(3)
王世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他还在死撑。
李世民的大军在清除了洛阳外围的郑军后,随即包围了洛阳宫城。
宫城的防御十分坚固,想要攻取绝非易事。不仅如此,王世充手里还有两样战场利器:一是威力无比的大炮,二是带有有八个弓的劲弩。
书上记载:这种大炮可以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而这个八弓之弩,箭杆像车辐,箭镞如同巨斧,可以射五百步远。
这两样东西,都属于那个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李世民的攻城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尽管李世民从四面猛攻,昼夜不停,但一连十几天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久攻不下,唐军将士有些懈怠,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班师回朝。
李世民说:“如今大举而来,就应当拼死一战,无法再回头了。洛阳以东的各州已望风归服,唯有洛阳一座孤城,其势已不能持久。如今成功在即,怎能轻易放弃呢?”
于是下令全军:“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言撤退者一律斩首!”
其实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就是比意志比毅力的时候,谁动摇了谁就会失败。
毛主席说,坚持就是胜利。许多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李渊听说攻城部队损失惨重,也暗下密敕让李世民还军。但李世民的态度十分坚决。他上表说明洛阳必克的理由,又派参谋军事封德回朝面陈军前形势。
封德对皇上说:“虽然看起来王世充地广人多,但大都是一些略有联系的部属,实际控制的只不过洛阳一城而已。如今他已经智尽力穷,克城之日就在眼前。现在如果回师,他的势力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再加上各地互相联合,以后想要消灭他就难了!”
封德的一席话打消了李渊的顾虑,他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他让封德带话,让李世民放手去打。
为了尽快结束战事,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祸福利害,希望他能主动放弃抵抗。但王世充没有回复。
六二一年二月三十日,唐军再次缩小包围圈。同时挖掘壕沟,修竹堡垒,切断郑军和外界的联系。
此时,洛阳已经变成一座饥饿的城市。
因为城内缺少粮食,食品贵比黄金,其他用品则贱若尘泥。一匹绸缎只能换粟米三升,而十匹布才能换取一升盐。古董珍宝,价格低得如同尘土草芥。人们把城里的草根树皮都吃光了,有人把土放在水桶里摇晃,等澄清后,再捞取浮在上面的细泥,再搀和粟米的粉末,做成烧饼充饥。吃下去的人,全都得病,全身浮肿,双脚发软,一个一个死在路上。杨侗在位时候,洛阳的居民有三万家,现在剩下的不到三千家。
此时的洛阳,粮食成了王世充最头疼的问题。三公以及部长一级的官员都难以吃上糠糟,一般百姓可想而知六二一年三月,窦建德命令部将范愿镇守曹州,集结孟海公、徐园朗等所有部众,亲率十万大军向西进军,前去救援蒙难洛阳的王世充。
兵至滑州,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迎其入城。三月二十一日进抵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随即攻下管州,杀唐管州刺史郭士安;又连克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与王世充部将郭士衡数千人会合,进屯虎牢东广武山,并在板渚安营扎寨,与王世充相呼应,威胁唐军侧背。
窦建德还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要求唐军退至潼关,把侵占夏政权的土地归还王世充。窦建德有些天真,他充当起了主持正义的角色,俨然是处理国际纠纷的联合国秘书长。
但李世民早已是箭在弦上,他不会因为窦建德的一纸书信就退兵而去,相反他开始更加频繁地调兵遣将。他采纳宋州刺史郭孝恪等人建议,决定分兵出击。以齐王李元吉、将军屈突通等率部继续围困洛阳,自率步骑骁勇三千五百人为前锋,抢占虎牢要地,阻遏窦建德军西进。
二十五日,唐军进驻虎牢。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骁骑五百出虎牢,在其东二十多里处设伏,由骁将徐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别统领。自己和骁将尉迟敬德一起,带着四个骑兵前去侦察。在离敌营三里处,突然遇到窦建德军的游骑。李世民来不及多想,迅速张弓搭箭。随着一身呼啸,一员大将应声落马。
窦建德闻讯,急忙派五六千骑兵前来围堵。他想:擒贼擒王,如果今天能把李世民捉住,这仗就算胜利了。于是他率领部众穷追不舍,这下正好上了李世民的当了。
李世民并不是慌不择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