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之争(2)(第1/2 页)
储君之争(2)
客观地说,文帝一开始也很看好杨勇,并且寄于厚望。
为了培养太子,让他尽快成长起来,文帝经常有意识地与他讨论时政,后来也让他参与决策军国大事。杨勇直率热情,知无不言,曾经提出过不少合理化的批评建议,文帝也大都采纳了。当然,作为一个正当青春小伙子,他也具有一般年轻人的性格特点,比如喜欢跟风,追求时尚,乐于显摆。
一次,他穿了套蜀地加工的精美华丽的铠甲,上面还加了一些好看的装饰。文帝一向节俭,看到后很不高兴,他告诫杨勇说:“自古以来,帝王都因为喜好奢侈而不能能长久,你作为皇位继承人,应当以节俭为先,这样才能承继宗庙。我过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希望你没事的时间,经常拿出来看看,用来告诫自己。我很担心你当了皇太子就忘却了过去的事情,因此我再赐给你一把我旧时所佩带的刀,一盒你旧日为上士时常常吃的腌菜。要是你还能记得以前的事,你就应该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文帝提醒太子,要居安思危,不忘过去,要谨言慎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刻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文帝的提醒并非多余。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成由艰辛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豫逸足以亡身”,是已经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如果说,文帝对杨勇追求时尚的错误还能容忍的话,那么接着发生的这件事则让文帝对杨勇的态度由不满变成了怨恨。
冬至那天,不知是哪位官员牵的头,朝中百官集合起来,一同去拜见杨勇。杨勇内心十分高兴,就弄了个乐队班子吹吹打打,接受百官的祝贺。
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朝臣:“最近,听说冬至那天朝廷内外百官都去朝见太子,这是什么礼法?”
注意,文帝把大臣拜见太子,说成了“朝见”,其中的怨怼不言自明。
太常少卿辛感到文帝不高兴了,就站出来解释说:“百官到东宫见太子,是祝贺,不能说是朝见。”
文帝说:“祝贺的人应该三五个人,随意来去才对啊,为什么这次是由有关部门召集,文武百官都集中起来同一时间去呢?太子身穿礼服奏乐来接待百官,能这样吗?”
文帝感到自己受了蒙骗,受了冷落,而大臣们绕过自己的集体行动,则让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他决定反击。
于是文帝下诏说:“礼法有等级差别,君臣之间不能混杂。皇太子虽然是皇帝的继承人,但从礼义上讲也是臣子,各地方长官在冬至节来朝贺,进献自己辖地的特产,是可以的。但另外给皇太子上贡,这就不符合典章制度了,应该全部停止。”
从此,文帝对杨勇的恩宠开始衰落,渐渐有了猜疑之心。
杨勇有很多姬妾,他对昭训云氏尤其宠爱,但对他的妃子元氏很冷淡。后来,不知怎么,元氏突然得了心疾,两天后就死掉了。独孤皇后觉得元氏死得蹊跷,她怀疑这件事是杨勇干的,即使不是他亲手所害,也绝对脱不了干系。因此对杨勇很是不满。
元氏死后,云昭训总揽东宫内的事务。她生了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成王杨筠;高良娣生了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王良媛生了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成姬生了颍川王杨;其他的宫人生了杨孝实、杨孝范。
正妻受冷落,还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一帮小老婆倒是格外得宠,生下了一窝子庶种。这事情就麻烦了,前面我们说过了,独孤伽罗最恨人家宠爱小老婆。对于大臣如此,对于丈夫如此,对于儿子也不例外。
皇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她就经常派人来窥伺探查,吹毛求疵地寻找杨勇生活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另一个宝贝儿子杨广。
晋王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是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容貌俊美,举止优雅,聪颖灵秀,文帝两口子对他也是特别偏爱。
在北周的时候,因为杨坚的功勋,杨广沾光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可谓少年得志。不久又封为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为了全面提高该少年的素质,文帝又给他挑选了两个优秀的辅导老师:一个是项城公韶,一个是安道公李彻。杨广学习刻苦,喜欢作文,沉深严重,加上喜欢结交朝廷官员,所以声威渐高。文帝暗地里让善于看相专家来和给王子们看相,来和对杨广的容貌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