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冤案(2)(第1/2 页)
万岁冤案(2)
五九九年,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后来达头可汗势力变大,就自立为步迦可汗。这位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就于开皇二十年(六零零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
隋文帝接到边关告急的文书,就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朔州,合击步迦可汗。
于是史万岁就又有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军至大斤山(即今内蒙大青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
步迦可汗派人问:“隋将为谁?”
侦察骑兵报告说:“史万岁也。”
步迦可汗又问:“是那个敦煌戍卒吗?”
侦察骑兵说:“正是此人。”
步迦一听,慌忙引军回撤。但是他的步子还是慢了点。史万岁纵马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又继续跟踪追入沙漠数百里,然后凯旋而归。
六零零年十一月,史万岁自大斤山回京后,杨素妒忌其功,生怕史万岁抢了他的风头,就在隋文帝面前诋毁史万岁,说:“突厥本来已降,并不打算侵扰,他们只是来塞上放牧罢了。”
言下之意,是史万岁没事找事,乱加刀兵。这样史万岁等人的功劳就被埋没,未得褒奖。
史万岁不服,就屡次上表陈述。隋文帝一味听信杨素,就没有理睬他。二十日这天,隋文帝从仁寿宫初还京师,并准备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他对于东宫十分警觉,生怕会生出什么变故。
隋文帝问史万岁现在何处,其时史万岁正在朝堂,为了激怒文帝,杨素就故意说:“史万岁去东宫拜访太子殿下去了”。
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
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喊冤,他们想起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如今凯旋之时却得不到任何奖赏,他们心中不服,希望能讨个说法。
史万岁对众人说:“我今天一定为你们极力争取,让这个事情能得以解决。”
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将士有功,被朝廷打压,人心不服!”
史万岁就是个驴脾气,有点得理不饶人,言辞愤激,有忤于上。
杨坚刚刚听信了杨素的谗言,正要治他的罪,想不到他自己找上门来,居然还来邀功请赏,而且态度如此恶劣。于是龙颜大怒,下令武士将史万岁捉住暴打。
可怜史万岁,这个令南蛮心惊、突厥胆寒的一代战将,很快被打得血染战袍灵魂出窍。
其实史万岁不是死在他的问题上,而是死在他的态度上。
万岁之死给我们的教训是:问题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
其实,文帝杀了史万岁之后,马上就后悔不已。但既然处死了,总要给他安上几条罪状。除了以前的受贿放贼,之外,又给扣上了“怀诈要功,便是国贼”等帽子,以显示其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领导永远不会错,错只能在下面。
史万岁没有活到一万岁,他被杀的时候只有五十一岁。
也许他不该叫这个名字,照中国姓名的理论来分析,名字太强了,与命犯呛。当然,如果你的命特别硬朗,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们过去乡下的孩子,起“狗儿”“驴子”的人特别多。老辈人说,名字贱了人好养。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另一方面,文帝对他这个名字肯定也皱过几回眉。至于诛杀史万岁时候,有没有这个因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认为,史万岁必须得“万碎”,因为国无二主,天下有个杨万岁就足够了。
书上记载:史万岁死的那天,天下的百姓和士卒,无论认识与不认识的,都为他感到惋惜。
万岁治军很有意思。他不喜欢搞那些庄严威武的阵势,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打仗的时候,就让战士们自由活动,各随所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夜宿之时,甚至都不派人站岗放哨。为什么?因为史万岁威名远扬,敌人一听说是史万岁的部队,就唯恐避之不及。你想想,在如此恐惧的心理作用下,他还敢搞什么“夜战“偷袭”之类花样吗?
在《隋书史万岁列传》中有一段点评: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
这段文字赞扬了史万岁的人品,罗列了他的武功。如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