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兵(2)(第1/2 页)
李渊起兵(2)
李渊出任河东讨捕使时,带了一个人做他的副手,这个人就是大理司直夏候端。一般而言,领导调动工作,都要带走自己的心腹之人。夏候端是夏候详的孙子,平时跟李渊相处融洽,这个人还有一个能耐:精于占卜之术,既会看天象又会看人相。
乱世看相,治世看钱。那个时候会看相的人才还真是不少。不过,夏侯端不只是看相,他也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不乱的好事者。
他撺掇李渊说:“如今玉床星座摇动,帝座星不安定,岁星居参宿的位置,必有真人起于晋地。不是您还能是谁呢?主上猜忌残忍,尤其猜忌诸李姓,李金才已经死了,您不想着变通,必然是李金才第二。”
李渊一听,心中思忖道:对啊,就凭自己姓李,皇上都不会放过他,早晚都得玩完。
后来他留守晋阳时,鹰扬府司马许世绪又劝他说:“您的姓氏应在图谶上,名字应验在歌谣上,现在您手握五郡之兵,身处四面应战之地,起兵举事则可成帝业,端坐不动则指日可亡。何去何从,您好好想一想吧!”
行军司铠文水人武士,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唐宪的弟弟唐俭都劝说李渊起兵。
其中唐俭对他说:“您北面招抚戎狄,南面收招豪杰,以此来取天下,可以成就商汤和周武王的大业。”
李渊说:“商汤、周武不是我敢比的,我从私处讲是要图存,从公处讲是要拯救动乱之世。你暂且先注意一下言行,我要考虑考虑再做定夺。”
李渊其实已经考虑清楚了,只是因为当时李建成、李元吉还在河东,他还不方便下手。
刘文静对裴寂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您为何不早劝唐公起兵,拖拖拉拉地,况且您身为宫监,却用宫女侍奉宾客,您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误了唐公呢?”
多一分时间起事,自己就多一分危险。
裴寂确实感到害怕了,他就多次催促李渊起兵。
在形势的逼迫下,在许多同志的极力劝说下,李渊终于下定了造反的决心。他让刘文静诈作敕书,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年在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全部当兵,规定年底在涿郡集结,扬言要去攻打高丽。
大家注意了,李渊是要造反夺取天下,但此刻他还不想公开跟朝廷叫板。所以他还是扯出朝廷的大旗,以征讨高丽的名义来征募兵员。
后来,变民首领刘武周攻陷了汾阳宫,这事情闹大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汾阳宫是皇帝的离宫,所在地方的官员有誓死保卫离宫的责任。现在离宫被占,如果朝廷要追究起来,那真是要吃不完兜着走了。
李世民提醒老爸说:“大人身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如果不早定大计,灾祸今天就要到来了。”
李渊一想,是啊,现在已经是没有任何退路了。于是就召集将领僚佐,对他们说:“刘武周占据汾阳宫,我们却不能制止,一旦问罪,我们都是要屠灭全族的。大家想想,现在应该怎么办吧?”
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都很害怕,再三拜谢请求定计。
李渊说:“朝廷用兵,行止进退都要向上级禀报,受上级控制。如今贼人在数百里之内,江都在三千里之外,加以道路险要,还有别的盗贼盘踞,如果我们据城以守,拘泥旧制,不知变通,就无法应对瞬息变幻的形势,无法战胜狡诈的盗贼。我们现在是进退维谷,怎么办才好?”
王威等人都说:“您是皇室宗亲,又是国中贤士,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要是等着奏报,哪里赶得上时机?所以,为了能平灭盗贼,您专权也是可以的。”
李渊佯装不得已而听从的样子,说:“既然这样,那就应当先征集军队。”
于是他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各自募兵。征兵令一下,百姓纷纷报名参军,十天之内有近万人应募。李渊秘密派人去河东召李建成、李元吉,去长安召柴绍。
王威、高君雅看到李渊大肆招兵,怀疑李渊有不轨之图,就对武士彟说“长孙顺德、刘弘基二人都是逃避征役亡命的三侍之官,罪该处死,怎么现在还让他们统兵?”
他们打算把长孙顺德、刘弘基收审。
武士彟劝阻说:“这两个人都是唐公的宾客,你如果要逮捕他们,必然会引起大的纠纷。”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李渊就是长孙顺德、刘弘基的主人。
王威等人不敢得罪,只好作罢。
留守司兵田德平想劝王威等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