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需太过拘礼。”话是对着屏儿说的,眼却是瞧着婉儿的。
那被唤作屏儿的应了声,退了下去。七殿下,李哲。婉儿想起来了,他就是当初进了李府,被爹爹认为看中程凝儿的那个人。只是,他不也是她在茶楼上见过的那个人么?原来,他就是。难怪那日在茶楼觉得他气度非凡。
“我知道你叫李婉儿?”那日茶楼一遇,便令人查了,李府果有一千金唤作李婉儿,只是那日在窗台遇见程凝儿时,心下又是一惊,李府不是只有一个女儿么?怎的又有这么个尤物,只是二女气质并不相同,一个如莲花,清濯不妖,令人萌生捧在手心里护着的疼惜,想起便心疼。另一个却如牡丹,妖娆惊艳,是男人看了都会过目不忘地想着她的身子,有一种想要揉碎的冲动。
后来听李老爷说那不过是亲戚家的女儿,心里便想着,若是此二女能兼得,应是人间最大的美事了。正盘算着,不曾想东宫事发,李府受累,不为别的,就为这二女,他有心说情,却又因母后的强硬作风而不敢开口,怕累及自身。为此,他还唉叹了好几日,想那二朵金花就是折损,着实可惜。谁知今日却在此遇见,实是老天怜悯,亦不愿摧殄天物。
“回殿下,正是。”婉儿这回学乖了,双膝一蹲,道了个万福。
“六尚宫哪个局里的差事?”
“尚仪局,司籍司。”
“嗯,甚好,甚好。”至于甚好什么,婉儿不得而知。
“哲儿,不来给你的皇奶奶敬一杯么?”听得天后在台上叫了一声,李哲忙撇下婉儿,接过屏儿递过来的玉锦盒子,跪到皇太后跟前,口中说道,“恭祝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皇太后笑眯眯地说道,“快起来吧,今儿高兴,谁也不必多礼。”
“这是皇孙儿送给太后奶奶的礼物,您瞧瞧是否喜欢。”他双手递上,一旁的太监下了台阶接了去,众人都停箸看着。
只见太后尚未开盒,口中便念着,“喜欢,喜欢,孙儿送什么都喜欢。”打开一看,却是一串佛珠,颗颗圆润饱满,发出淡淡的清香。倒是看不出什么奇异之处。正在大家略显得有些失望之时,只听那七殿下又启唇说道,“此乃太行山上的莲花菩提子。皇孙儿让人仔细寻得串成佛珠,又请寺院高僧领上千佛弟子颂经开光所得,不晓得皇奶奶喜欢否?”
一席话说得底下众人窃窃私语,但凡有些把玩的人都晓得,这是太行山了一种少产难求的酸枣核,产量本就稀少,要找到颗粒色泽相当,更是难上加难,所谓物以稀为贵,由此可见其价值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皇孙儿有心投其所好,居然请上千僧人念佛开光,这才真正是让老祖宗喜笑颜开。
“好好好,乖孙儿有心了,皇奶奶没白疼你。”要说这老祖宗,如今在寿宁宫里养着,自己已是十分的安足。本着她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今皇上都能不避讳,思着当年的哺育之恩,将其捧上太后之位,当成自己的嫡母侍奉着,已是十分不易。她也是个知进退的人,皇上在册封前,就已经暗示皇上,她绝不会容许自己的亲生儿子觊觎皇位的。从私心里说,大势所在,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
当年还年轻的皇上听了虽是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十分受用的。由此可见圣心之深。
从此,她安心伴佛,日日颂经,清心修性日子倒也过得舒心。因此,这李哲送的这串莲花菩提佛珠,算是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七殿下得了脸自是心下欢喜地回到了座位上,朝着婉儿眨了眨眼,羞得婉儿忙垂下眼睑,目视地面,不敢再抬头。
李哲却是看得呆了,原就对她的容颜念念不忘,现如今见她的脸都红到了耳根子处,正似雪里染脂,别有一番情韵,要不是人多场合不宜,真想一把将她搂过狠狠地咬一口。
这一切却都被台上的天皇收在眼底,虽是隔得有些远,但自己的儿子看那女子的呆痴的眼神,以及那女子的华光远远便能瞧清楚,心下微动,不禁多看了两眼。
只那天后武氏,似是不经意嘴角微弯,淡淡一笑,轻启朱唇附在他耳边轻轻说道,“天皇何不借今日之机,犒赏功臣呢?尤其是边疆镇守将军,功不可没,回京城一次不易,无需大封,小赏亦得将士之心啊。”
天皇闻得此言,甚是在理,也就放下了架子,亲自端杯与那天后一起下了台阶,前往偏殿。
不用想也知道,偏殿那些文武百官原是喝得热闹,突见天皇天后举杯前来,惊得忙止了喧闹,心里是既佩服,又欢喜。君臣之间自是一阵欢愉,按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