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页)
持,把自己融入广大老百姓当中去。”
“谨遵大人令。”
“去吧,到时本官会让夜不收尽可能配合你们。”
秦牧所说的“夜不收”,就是原来的光棍之家,黄连山派往北方的人手前阵子成功接收了一些明军密探,这些军方密探本来就叫“夜不收”。
秦牧为了淡化光棍之家身上的“锦衣卫”色彩,让手下官员不那么反感,干脆便将光棍之家更名为“夜不收”,使之听起来更象纯粹的军事密探。
听了秦牧的安排,司马安与何亮等人不禁暗暗击掌叫好,现在河南、直隶、山东大部分还处在大顺军控制之中,但由于李自成的主力败退,这些地方面临再一次易手的可能,军心民心都很不稳定,这个时候派出精兵强将到这些地方隐伏,不难组织起一些精干的小股人马。
将来必要之时,便能在敌后遍地开花,把敌人弄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这样将能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对这样的事,他们自然是十分赞成。
秦牧随后问起南京的情况,司马安随声答道:“继五月十八日,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三人俱加东阁大学士衔,准予入阁办事外。二十一日又选姜曰广及王铎具为吏部尚书,并加东阁大学士衔,一同入阁办事。不久将陈子壮升为礼部尚书,徐汘升为少詹事,黄道周先升为吏部左侍郎,旋即又擢为礼部尚书。”
秦牧听后,对朱由崧倒高看了一眼,司马安所提到的这些人,除了马士英、王铎外,几乎都是东林党人,至少也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站在朱由崧的角度,他登基后没有从自己的爱憎好恶出发,对东林党大肆打压,充分显示了他顾全大局,颇有胸襟的气度来。
司马安淡淡地笑道:“诚意伯刘孔昭正在大力引荐阮大铖入朝。”
一听到阮大铖这个名字,秦牧不由得冷冷一笑道:“看来南京又起风云了。”
***(未完待续……)
第244章 国之不亡,党争不断
******
在江北,高杰在攻打黄得功,刘泽清与左良玉战成一团,好在退到山西的李自成正在组织一次反攻,大顺军与清军也正在交战,都没有余力南下。
而南京城里,同样暗流涌动,派系之争不可避免地又成了主旋律;
当初拥立新君时,朝中大臣就分为“挺潞派”和“挺福派”,而这种分歧绝不是刚刚形成,而是从万历年间延续下来的。
这次挺福派凭借手上枪杆子在拥立新君一事上赢了,但结果是,挺福派将福王推上皇位之后却发现,理想很好,现实却有些操蛋。
他们忙活了半天,最后占据朝堂大半要职的,还是以东林党为主的挺潞派,首辅是东林党人,掌握人事任免吏部尚书张慎言也是东林党人,其余的各部尚书也多数是东林党人。
而且他们还在不断往朝堂里塞自己人。
而挺福派想往朝堂里塞个人都不行,诚意的刘孔昭建议用前太常寺卿阮大铖,就遭到了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慎言等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反对理由是阮大铖曾经阿附过魏忠贤,被列入崇祯皇帝钦定的魏忠贤“逆案”之中。
这弄得挺福派十分不爽,开始不断在弘光面前递小话。
马士英一派的成员太常寺少卿李沾,向弘光帝详述南京官员拥立新君的争论过程,揭发吕大器、张慎言等人主张拥立潞王,反对拥立他的事情。
而弘光帝对此却显得很大度,他答李沾道:“朕遭时不造,痛深君父,何心大宝?直以宗社攸关,勉承重任。当日效忠定策诸臣朕已鉴知,余不必深求!”
东林党听说这事之后,觉得弘光一时没有追究。但不代表他永远不会追究啊,怎么办,现在只有更多地引荐自己人把持朝堂了,这样或许还能保证安全。
崇祯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主管吏部的张慎言在朝堂上又荐用吴���猱‘曾在崇祯十六年被崇祯晋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次辅)。
这一大堆头衔是够吓人的,当时李自成在襄阳称王,建立大顺政权。崇祯命吴��绞ξ洳��峁��秃钼�畈欢啵�弁�磺埃�珈跻慌��拢�髌涔僦埃�环ㄋ疽樽铮��辉卤磺彩�颇稀�
他走到半路京师就破了,弘光帝登基后,东林党人立即请旨赦还了吴���
赦还就赦还吧。这也没什么,但张慎言还举荐吴��氤��馊猛ΩE沙沟妆┡�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