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页)
跫移粒�吹玫搅艘桓鋈盟�庀氩坏降拇鸢浮!�
'1312'
王家屏是这样辩解的: “册立太子是大事,之前许多大臣都曾因上疏被罚,我一个人定不了,又被许多大臣误会,只好把陛下的旨意传达出去,以消除大家的疑虑(以释众惑)。” 这番话的真正意思大致是这样的:我并非不知道你的用意,但现在我的压力也很大,许
多人都在骂我,我也没办法,只好把陛下拉出来背黑锅了。 虽然不上道,也是个老狐狸。 既然如此,就只好将错就错了,几天后,万历正式下发圣旨: “关于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的事情,我已经定了,说话算数(诚待天下),等长子到了十岁,
我自然会下旨,到时册立出阁读书之类的事情一并解决,就不麻烦你们再催了。” 长子十岁,是万历十九年,也就是下一年,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我已经同意册立长子,你们也不用绕弯子,搞什么出阁读书之类的把戏,让老子清净一年,明年就立了!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内阁的几位仁兄境况也突然大为改观,有病的病好了,忙的也不忙了,除王锡爵(母亲有病,回家去了,真的)外,大家都回来了。 剩下来的,就是等了。一晃就到了万历二十年,春节过了,春天过了,都快要开西瓜了,
万历那里一点消息都没有。 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这就没意思了。 可是万历二十年毕竟还没过,之前已经约好,要是贸然上书催他,万一被认定毁约,推
迟册立,违反合同的责任谁都负担不起,而且皇上到底是皇上,你上疏说他耍赖,似乎也不太妥当。 一些脑子活的言官大臣就开始琢磨,既要敲打皇帝,又不能留把柄,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替代目标——申时行。 没办法,申大人,谁让你是首辅呢?也只好让你去扛了。 很快,一封名为《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疏送到了内阁,其主要内容,是弹劾申时行专权跋扈,压制言官,使得正确意见得不到执行。 可怜,申首辅一辈子和稀泥,东挖砖西补墙,累得半死,临了还要被人玩一把,此文言辞尖锐,指东打西,指桑骂槐,可谓是政治文本的典范。
文章作者,是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除此文外,他还写过另一部更有名的著作——牡丹
亭。
'1313' 汤显祖,字义仍,江西临川人,上书这一年,他四十二岁,官居六品。 虽说四十多岁才混到六品,实在不算起眼。但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早在三十年前,汤先
生已天下闻名。 十三岁的时候,汤显祖就加入了泰州学派(也没个年龄限制),成为了王学的门人,跟着
那帮“异端”四处闹腾,开始出名。 二十一岁,他考中举人。七年后,到京城参加会试,运气不好,遇见了张居正。 之所以说运气不好,并非张居正讨厌他,恰恰相反,张首辅很赏识他,还让自己的儿子
去和他交朋友。 这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问题在于,汤先生异端中毒太深,瞧不起张居正,摆了谱,表示拒不交友。 他既然敢跟张首辅摆谱,张首辅自然要摆他一道,考试落榜也是免不了的。三年后,他再次上京赶考,张首辅锲而不舍,还是要儿子和他交朋友,算是不计前嫌。但汤先生依然不给面子,再次摆谱。首辅大人自然再摆他一道,又一次落榜。 但汤先生不但有骨气,还有毅力,三年后再次赶考,这一次张首辅没有再阻拦他(死了),终于成功上榜。 由于之前两次跟张居正硬扛,汤先生此时的名声已经是如日中天。当朝的大人物张四维、申时行等人都想拉他,可汤先生死活不搭理人家。 不搭理就有不搭理的去处,名声大噪的汤显祖被派到了南京,几番折腾,才到礼部混了个主事。 南京本来就没事干,南京的礼部更是闲得出奇,这反倒便宜了汤先生。闲暇之余开始写戏,并且颇有建树,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直到万历十九年的这封上疏。 很明显,汤先生的政治高度比不上艺术高度,奏疏刚送上去,申时行还没说什么,万历就动手了。 对于这种杀鸡儆猴的把戏,皇帝大人一向比较警觉(他也常用这招),立马做出了反应,把汤显祖发配到边远地区(广东徐闻)去当典史。 这是一次极其致命的打击,从此汤先生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万历这辈子罢过很多人的官,但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