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1)
原永民: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原永民和他的即将出口美国的蓝鹰AD-200轻型飞机
原永民,上世纪70年代插队,80年代开饭馆,90年代造飞机,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营的飞机制造公司,而且他的飞机已经出口到美国。原永民的人生有财富、有传奇、有心跳、有刺激。在他看来,你要想活得和别人不一样,就要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餐饮起家
纪春:您从一个飞机制造的门外汉发展为国内民营飞机名副其实的领航员,制造飞机是您的钟爱,将近20年,您一直在这个领域里挣扎、拼搏,在聊这个之前,先说说您开饭馆的经历好吗?
原永民:我是在1986年辞职下海,原来在国营服务公司干餐饮。1986年我正好赶上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拍卖濒于倒闭、破产的小饭馆。我经过8轮的竞标,以14万2竞标到一个200多平米的快餐店,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搞餐饮了。
纪春: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自己下海做生意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您那会儿有这个自信能把它做好啊?
原永民:那时候人们对下海还是挺生畏的,但是我感觉我的出路应该在这地方。当时拍卖只交1/3定金,剩下的可以匀几年还清,所以我很有底,我觉得我能干好。
纪春:据说,您把定金交完了以后连买面的钱都没有了?
原永民:很难很难,开业就剩2000元钱了,支撑一个9个人开的饭馆,卖一些烧饼、饺子、面条,一些冷荤之类的普通小吃,想挣钱是很难的。但是我每天起早贪黑,慢慢地也就干起来了。我自己采购,自己和面做饭,还得教他们。一般早上3点多钟就起来了,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钟,每天如此,连着干了3年。
纪春:3年之后呢,怎么样?
原永民:3年之后,我们有炒菜了,所谓的正餐,利润相对来讲比小吃好一点儿了,像有包桌之类的,这样营业额就逐步地扩大了。没有做小吃那么辛苦了,就这么干起来的。
纪春:听说您90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做餐饮已经有100多万了?
原永民:不光是100万,那时我们有自己的楼了,盖了一座4层楼,面积有2000多平米。那时候我们饭店是很火的,90年代初通过银行贷款抵押我们把这个又干起来了。
纪春:那时候您的饭馆叫“科苑酒家”?
原永民:对。因为我姓原,又是在科学院,所以就起了这个很中听的名字,而且很有亲和力。
纪春:其实要做餐饮的话,到现在开连锁店可能都好几十家了?
原永民:做餐饮我是北京最早的,而且算是很成功的。如果我现在不搞飞机的话,我可能会拓展别的行业了。也会有餐饮的连锁店,不至于像现在干得这么艰苦。
改弦更张
纪春:虽然您热爱飞机,但它也牵动了您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吧?
原永民:是,牵扯了13年,一言难尽呀!
纪春:真正的有了造飞机的想法是在哪一年?
原永民:1993年的一次吃饭交流,有一个朋友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这样一个技术。我是《航空杂志》的爱好者,对这个感了兴趣,并得知这项技术值340万。当时我都睡不着觉,我就跟我爱人讲,一定要干这件事情。钱很紧,要找银行贷款,房子得抵押出去,我就找行长谈。他说,要你和你爱人都同意。我们俩就一起去求他们,给我贷一部分款,我要买这个技术。
纪春:这么大的投入,您怎么就这么着迷呢?有些人可能看这么大的投入都害怕,都退了?
原永民:是,当时这批款要投入房地产,现在可能都不是几十倍的问题了。但是那时我就老幻想着天空肯定有很多飞机在飞的,所以就一下子到了南京,给买回来了。是坐飞机去的,那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钱坐飞机。
纪春:听说您340万掏出来都没含糊,也没讨价还价?
原永民:没有,基本上就是学校怎么说的,我就怎么做。其实从现在看,那时太冒险了。买回一堆纸,那时候我这儿一个造飞机的人都没有,就是我自己和一两个好朋友。
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2)
纪春:买回来以后,一开始是怎么度过的?
原永民:当时南京的副市长听说这技术出了南京,专门到北京来看一看。看到我们的酒店经营得很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