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言:诗词品评,一种独特的境界
中国是诗的国度,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诗品和诗话,这些诗品和诗话多是知识分子文艺批评的作品,给诗歌划分门类,给作家排名立派,有多少文人因为李白和杜甫的排名座次而争论不休。这些中世纪的诗歌品评作品,最根本的弱点,就是忽视了个体心灵的感受,从宏观叙事出发,而不是着眼于个人体验,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的心灵去品评诗歌。我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字字珠玑,满纸余香,可转念一想,这本书给读者设置的门槛也不小,非得有相当古文和诗词底蕴的文化人不可,古文基础一般,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人间词话》的感受恐怕不会非常强烈,诗词如果仅仅是人们学习的对象,而不能引发每个人的内心共鸣,那么,诗词也就会黯然褪色,我们需要符合当代普通人审美层次的诗词品评之作,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在当代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应该局限在文化人之间,而是需要把诗词的性灵之火放在每个人的心中,以供命运和人生双重困境中的人们,或悲伤慰藉,或幽然神思,或心灵取暖,或爱恋困愁……袁江蕾的这本新书,就是这样一种诗词品评的薪火相传之作。
关注个体体验,写就诗歌的心灵史,这是袁江蕾的全新的角度,也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能够在紧张劳累的生活中,慢慢地品读诗词,用自己的视野和感觉,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以一个当代大都市女性的爱和理性,去感知千百年前中国人的心灵诉说,袁江蕾不说诗词的写法,也不谈诗词的考据版本,她不是研究诗词,而是在感受诗词,并把个人纯粹的、诗意的、细腻的、美的情怀体验,分享给每个读者。袁江蕾的方法不仅新颖,而且,她的才华和天赋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她的品评方法和个人才华,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也是本书最独特魅力的所在。
我们今天探讨文化重建,这个话题已经是文化界的大热门,文化重建并不是恢复旧有的文化模式和学术体系,恰恰相反,是要在现代民生人文的立场上重新构建中国文化。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大家不难弄懂,但是务虚的高谈阔论太多,务实的创作实践很少,一方面,创作的手法和模式必须是现代人文型的,不能是旧有的知识积累型的,也就是说,新角度、新视野,并不是走过去版本考证的老路,而是要切实地走进人的心灵,文学的本质毕竟还是“人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作者个人的才华和实力,再好的文化理论,也是哲学层面的,如果缺少具体的作品,也是空谈。袁江蕾作为目前活跃在一线的随笔作家,在这本书里,她以严肃的文学立场,生动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诗词品评的心灵之作,我感到很高兴,相信很多读者读过本书之后,都会对袁江蕾崭新的角度,人文的立场和卓越的才华所感动,每首诗词都是心灵的一个感动,诗词品评的作品也让人感动,这是非常难得的境界,我想袁江蕾做到了,她的这本书,是一种恢宏气象的具体缩影,被她感动的将不仅仅是本书的读者……
裴 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晚逐香车入凤城(1)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张泌《浣溪沙》
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滔滔红尘流过。他是岁月遗落在水面的一苇扁舟,是道旁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渺小。混迹、麻木、安静、徜徉。四季往复、波澜不兴。
猝不及防,竟被她的路过惊扰。一朵被月光惊醒的睡莲。又仿佛一觉醒来,忽见窗外世界银妆素裹,玉树琼花。满眼无边无垠的白。一时晕眩。
驰过、风起、帘动、芙蓉面,似有若无浅笑低眉。画面流畅,似剑上寒芒,刺痛他的眼。
一世太长,一面太短。决计以太长换太短,亦只在闪念瞬间。
一个“狂”字,不管不顾。绣着彩凤的锦帘,再度掀起一角。他瞥见躲在阴影里的她,双眉簇起,又舒展。他听见她樱唇翕合有声。他知道,这一刻,他只是个被摄去了魂魄的提线傀儡。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似曾相识。周邦彦一首《解语花》,其中点睛之句即沿用了此词意境。暗尘随马,惶惶随车而去的,更有他的痴心。
道旁沟渠里,一径春水收拾黯然飘落的梨花。消失在远处藏青色高城下的车马,载走一厢情愿,留下无可奈何。尘嚣中兀自挺立……
张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