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第1/2 页)
同事们最近觉得张琛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有些过分,甚至可以说有些严苛,不过这毕竟是张琛新官上任的第一个大项目,大家也表示能够理解。只有张琛知道,听说要做这个项目后他来来回回在办公室转了五圈,在对手组还没开始收集资料前就已经熬了两个通宵把其中一家公司的第一版评估报告完成了。张琛感觉最近的工作已经不需要用咖啡来提神了,只要看到甲方的名字,张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张琛心里有个奇怪的预感,他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项目期间的忙碌昏天黑地的,张琛几乎有一半的睡眠是在飞机上完成的,纵使是这样,他也保持着五年来的习惯,时不时地向那个不会有回应的号码汇报自己的近况,却绝口不提自己正在参与白明承公司项目的事。张琛不知道这个号码是否还在使用,但这是他唯一能直接联系到白明承的方式。不用也好,至少这么多年,自己不会给他造成什么负担,张琛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项目快结束的时候,大老板和真承科技的负责人攒了个饭局,白明承也在邀请之列。不过白明承出了名地爱工作,行程连除夕都要排满,最终会不会到场还是未知数。当天下了小雪,是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还没积到能堆雪人儿,团个雪球打雪仗倒是可行。刚好张琛出门时是下班高峰,半天没打到车,在领导的夺命电话追剿下只能坐地铁赶过去,张琛到达酒店包厢的时候白明承在发表第一杯酒的感言。
张琛打开门走过去,衣服上还沾着未化的雪花,眼镜片也升起白雾。张琛看着白明承,感觉自己好像在时光走廊逆行,一步步走向25岁的白明承,一点点变成当年的自己。
“对不起白总,我迟到了。”张琛说。
33岁的白明承和25岁的白明承看起来没有一点区别。
张琛一下子就想起来第一次见到白明承的情景。
张琛的老家在四川一个山套着山的农村,张琛小学的时候在省会打工的父亲被一起车祸夺去了生命,母亲只能靠在镇上打工的微薄工资和事故赔偿金养活着张琛,好在张琛争气,聪明也好学,一直是年级第一,虽然这个年级只有十几个人。
村里的小学是和初中在一起的,加起来只有六七个班,老师在给初一上课的同时,同一间屋子里的初二学生就要上自习。张琛看得到母亲维持生计的辛苦,也看得到周围很多人在他这个年纪可能为了贴补家用选择离开学校,出去打工。
张琛心里清楚,可能自己也快要走到那一天了,还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的日子便格外珍惜。只不过现实的条件摆在这里,张琛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赶上县城中学生的水平,更何况,他还要抽出时间做小工,减轻妈妈的负担。
那一年,张琛16岁,初中三年级。
那一年才25岁的白明承远不像现在这般风光,彼时他刚刚经历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次坎坷,负责账务的合伙人卷了刚拿到的投资跑路了。投资人没法交代,其他合伙人那里也没发交代。报警后白明承在家里把自己闷了一周,他想不通,说好一起创业一起走上人生巅峰的朋友,究竟能用什么样的理由卷款潜逃?
最后是在商场上浮沉了多年的白勇先生,白明承的父亲把他扔出家门。
\"公司每年都有慈善活动,你今年跟着他们走一趟吧,把基金会的项目落实好。\"白明承才不怎么情愿地上了飞机。
飞机转火车,火车转汽车,后面的山路汽车不好走又改了一截驴车,白明承忍不住问,\"张哥,这再走下去还有人住吗?\"张烨跟着白勇先生做总助已经很多年了,跟白明承的关系也比一般人亲近些,打趣他\"我看你就是在学校里好日子过惯了,出门看看这个世界上比你苦的人多了去了,你那点儿事儿根本就是小打小闹。\"
白明承到学校的时候,学校正在准备着为他们开个简单的感谢会,发言的学生代表自然是张琛,他现在有些紧张,平日里能见到的人要不然就是同学,要不然就是村子里的人,这群整洁妥当西装革履的人着实很让他有压力,尤其是为首的那个人,年纪不大看起来却异常严肃。
校长还在发言。
张琛在主席台旁揉搓着他手中的稿子,一旁的白明承注意到了这个清瘦的学生,可能是生长期营养跟不上,他比同龄人显得矮了一些,瘦了很多,手里动作不停看起来很是紧张的样子,眼睛却怔怔地看向远方。\"别紧张,我们不吃人。\"白明承小声开玩笑。
张琛被这句话吓得一愣,回过神来才想仔细看看那个人。而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