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传奇永流传(大结局)(第1/5 页)
将军府的文化学堂在磕绊中逐步发展,而萧逸尘与林婉儿在教育之途的探索并未就此停歇。他们深知,时代在变,若仅守旧规,难以培育出契合未来的家族栋梁与国之英才。
一日,萧逸尘自边疆归京,带回了诸多异地见闻。他对林婉儿说道:“婉儿,此次出行,我见边疆之地,因与他国交流频繁,其教育模式融合了诸多异域元素,注重实用技艺与创新思维的培育,所育之人皆能灵活应对各类事务。相较之下,我们的教育似乎过于拘囿于传统,长此以往,家族子弟恐难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立足。”
林婉儿深表赞同:“逸尘,你所言极是。我在文化学堂的教学里,亦发觉传统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天性与创造力有所束缚。我们确需思索一条教育革新之路,可究竟从何入手,还需细细筹谋。”
于是,夫妻二人召集了将军府内有识之士,以及文化学堂的诸位夫子,共商教育革新之策。
苏文轩老夫子率先开口:“传统的经史子集教育固然重要,可如能添设算学、天文、地理等实用学科,令学子们知晓世间万象之理,想必对其日后大有裨益。”
李墨白先生也附和道:“绘画与手工技艺亦不可忽视,此可锻炼学子们的动手与审美之能。譬如制作陶器、木雕,既能传承古老工艺,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意。”
林若雪女画家则提议:“可开设乐舞课程,音乐能怡情养性,舞蹈可强身健体,且有助于培养学子们的节奏感与协调性。”
众人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萧逸尘与林婉儿认真聆听,汲取各方智慧。最终,他们决定对文化学堂进行全面革新。
在课程设置上,保留经典文学与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同时大幅扩增实用学科。算学课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四则运算,而是引入了代数、几何等西方数学理念,教授学子们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土地丈量、商业算账等。
天文地理课程则配备了简易的天文望远镜与地理模型,让学子们能够亲眼观测星空的奥秘,了解山川河流的分布与形成。夫子们讲述着航海家们如何凭借天文知识辨别方向,探险家们如何在未知的大陆上绘制地图,激发学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手工技艺课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书法、绘画,还增添了陶艺、木雕、刺绣等项目。学子们在陶艺工坊中,亲手将泥土塑造成精美的器具,感受泥土在指尖的变化;在木雕课堂上,学习如何运用刻刀赋予木材生命与灵魂;刺绣教室里,女孩子们专注地穿针引线,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绣于锦缎之上。
乐舞课程也备受欢迎。音乐教室里,摆放着各种乐器,从悠扬的古琴到清脆的竹笛,从雄浑的编钟到灵动的琵琶。夫子们教授学子们弹奏乐器的技巧,同时讲解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舞蹈课堂上,学子们学习宫廷舞、民间舞等不同风格的舞蹈,在舞动中感受身体的韵律与节奏。
然而,教育革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观念的束缚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前行的道路上。许多家族长辈对这些新学科表示质疑与反对。
一位家族长辈严厉地斥责道:“这些奇技淫巧,怎能与圣贤之学相提并论?让孩子们学习这些东西,岂不是荒废了他们的大好时光,偏离了正道?”
面对重重压力,萧逸尘与林婉儿并未退缩。他们逐户拜访家族长辈,耐心地解释教育革新的意义与目的。
萧逸尘说道:“诸位长辈,时代在变迁,若我们依旧固步自封,家族子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挑战。这些新学科并非无用之物,而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掌握技能,从而在不同的领域为家族、为国家贡献力量。”
林婉儿也温婉地劝解道:“传统的圣贤之学自是根基,我们并未摒弃。新学科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与补充,如同给大厦添砖加瓦,使它更加稳固与宏伟。”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部分家族长辈逐渐转变了观念,开始支持教育革新。
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师资的匮乏成为了一大难题。京城之中,精通传统学科的夫子众多,可对这些新兴学科有深入研究与教学经验者却寥寥无几。
萧逸尘四处寻访,派人前往各地招揽人才。他们邀请了一位擅长西方数学的学者前来教授算学;一位熟知天文地理的探险家担任天文地理课程的夫子;还请来了民间的手工艺大师与乐舞艺人,为学子们传授手工技艺与乐舞知识。
随着教育革新的推进,文化学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子们不再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