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爆料(第1/1 页)
“武清伯骄纵?此事还真没听说过。”众人道。 “不过武清伯善战,军功数不胜数,有些骄纵也属正常。”一个人站出来分析道。 “正是。”爆料的人道:“武清伯此次军功颇丰,原本陛下想让他升为武清侯的,但是新任总宪王文王大人却出面阻拦了。” “王总宪做的对,确该如此。”众人略一思索就明白王文的用意,纷纷出言支持。 以文御武是宋朝以来便定下的规矩,大明建国之后虽然有所放松,但是文臣高于武勋的原则仍然存在。 以王文的做法,在场众人都是支持的。 “只是这和薛大人有什么关系?”还是有人问了出来。 爆料人喝了口酒,笑道:“别急啊,听我慢慢说。” 接着解释道:“武清伯刚刚立下大功,兵部自然是支持的,兵部邹大人就站了出来反驳王总宪,薛大人则是支持总宪大人的意思,这不就在朝会上吵起来了么!” “然后呢?”众人催促道。 爆料人继续道:“然后啊,陛下亲近武人,自然是支持兵部的意见。” “不过朝中文臣支持兵部的人并不多,所以武清伯还是武清伯。” 众人一脸懵,这和薛瑄被罢官有什么关系啊? 爆料人见铺垫得差不多了,便道:“薛大人见状,便以宗室勤王的事情,上奏朝廷。” “要求招宗室亲王进京!” 众人听完,全都瞪大了眼睛,许多人连冷汗都开始流了出来。 “薛大人这是要......?”有人想到了皇位归属,小声问了出来。 爆料人摇摇头,道:“薛大人对大明忠心耿耿,招宗室进京只是以备咨询。” 原来如此!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爆料人却接着说道:“不过从薛大人的下场看来,陛下好像是误会了。” 好吧,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更像是薛瑄罢官的真实原因。 不管怎么说,朱祁钰还是如今朝野上下都认可的大明皇帝,虽然不像太上皇那么正宗,不过临危登基,也保住了北京城,干的还算不错,你薛瑄也是认可的。 不过为人臣子的,首要就是忠诚,其次才是能力,你要招其他宗室进京是什么意思?威胁皇帝?这可不是忠臣会干的事情。 只是话说回来,薛大人不是被皇帝误会了吗?解开就好了,解开了还能继续当官,继续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在座的都是文人,懂的都懂。 “可惜了,可惜了,薛大人那么好的人,就这么被罢官,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座有人叹道。 “的确是可惜,奸宦王振刚死,奸党溃散,正是我等正人君子为国效力的时候,薛大人这一走,说不定奸党又要抬头了呢。”这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是啊,要不我等去为薛大人送行吧。”突然有人提议道。 有人摇头道:“薛大人哪日离京你知道吗?难不成要去城门口一直等着?” “那你说怎么办?我等不能让薛大人伤着心归乡。”提议的人不高兴了,反驳道。 “屁,薛大人为人公正,就不应该回乡。”爆料人突然爆了句粗口,说道:“我等要做的是想办法让薛大人留在京师。” 一语惊醒在场的所有人。 “对啊,陛下只是误会了薛大人,我等联名上奏,请陛下收回成命便是了。”有人道。 不过也有人反对,摇头道:“陛下刚刚下旨,怎么可能轻易收回旨意。” 园子里又是一阵争吵。 爆料人无奈地看了看这群书生,心中暗道: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想和他们商量点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呢? 他站了起来,朗声道:“诸位,诸位,且听我一语。” 想来是爆料的功劳,园子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爆料人道:“诸位,陛下刚刚登基,轻易绝对不会收回成命的,这个法子就不要想了。” 众人点头。 爆料人接着道:“更别说薛瑄薛大人被去职的理由是京察,京察啊!” “京察是何人主导的?是吏部文选司,主导者是吏部王大人啊。” “你们集体叩阍,让陛下收回旨意,岂不是说王吏部主持的京察不公吗?” 众人立刻冷汗连连。 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吏部王直那是什么人,那是几朝元老了,如今的文官领袖,更是手握大明官帽子的大佬,怎么能为了薛瑄去无端得罪他? 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就是为了胸中的这一股子正气?别闹了好么? 得罪皇帝没什么,当皇帝的要有容人之量,但是王直那是能得罪的么?哪怕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架不住人家也是主持过科举的,门生故吏遍及朝野,万一哪个人看不过去出手帮老师出气,自己能扛得住吗? 爆料人镇住了全场,这才放松语气道:“所以,我等不能为了薛大人上书朝廷,请陛下收回旨意,但是,我们可以把薛大人留在京城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