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灯下闲读 > 十四、这个李德林(1)

十四、这个李德林(1)(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被奸人所害后,我居然重生了!庄子传奇晚清第一女校长小好汉马寿开元情诗与剑榜大明第一公靖康之耻?本太子杀到金狗叫爸爸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南北赤血录古代世界的特种兵风暴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精灵之夜雪饲育屋黄帝内经百姓版原始部落的美食时代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无敌三皇子,我狂一点怎么了斩神:我秃了,也强了!抗战:拥兵百万,你叫我师长?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十四、这个李德林(1)

上回书中,我们提到这个李德林,有人把他称为大谋略家。√从他策划杨坚辅政、受禅,到后来为平陈出谋划策,可以看出,此人果然不凡。但从劝文帝不要滥杀无辜可以看出,他和文帝还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文帝说他是一介书生,不值得和他讨论此事,也是事出有因。

文帝说得不错。书生一般读书太多,中毒太深,做起事来往往瞻前顾后,有时沉溺幻想,比较天真和单纯,不敢放手一搏,认死理,脸皮薄。所以古语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又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所以书生是玩不转政治的,除非书生先变成流氓。

书生李德林不懂得流氓杨坚,就象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翻一下资料,发现这个李德林也确实是个人物,在《隋书》中占有很多的篇幅,这说明他在隋朝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历史这么关照他,我也不能视而不见,所以要在这里把他的事情也说说,既是对李先生的肯定,也算是对历史的尊重。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祖父李寿,曾任湖州的户曹从事。父亲李敬族,历任太学博士、镇远将军。所以李德林也算是个官三代。

李德林年幼时,天资聪慧。聪颖到什么地步?有个例子,说他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多天就烂熟于心了,而他当时只有几岁。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跟着老师学了几年的文言文,最后连个《赤壁赋》都翻译不了,惭愧啊!

那时候还是比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此事一传开,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来到他家探视。接连一个多月的时间,来访的车马络绎不绝。

李德林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五经及古今的文集,包括天文地理、阴阳之学,并且一直保持着每天几千字的阅读量。他还擅长写作,所写的文章大都思路通畅文辞恳切。

十六岁那年,发生了一个重大变故——他的父亲去世了。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天寒地冻,朔风凛冽。李德林亲自驾着灵车,回故乡安葬。他只穿着单薄的孝服,赤着脚,一路上跌跌撞撞,吃了无数的苦头。但一片孝心,天地可鉴。李德林此举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

天保八年(五五八年),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

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我曾见孔文举的《荐祢衡表》中说道:‘洪水泛滥,帝思贤佐。’拿正平来比大禹,常觉得有点夸大。现在拿李德林来说,便会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

杨遵彦看到推荐信把李德林说得神乎其神,有点怀疑,就当场测试,让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只见他拿起笔来,唰唰唰,一挥而就,并且不需要做丝毫的修改。

什么叫“下笔如有神”?看看人家李德林就明白了。

杨遵彦看在眼里,叹在心里,认为李德林确实是个旷世奇才。乾明元年(五六〇年),杨遵彦奏请皇上,让李德林入朝商议国事。

天统初年,李德林被授为给事中,在中书省值班,掌管诏诰文书,不久任中书舍人。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又奉命与中书侍郎宋士素、侍中赵彦深一起掌管军国机密。

不久这个孝子又遇到了让他悲痛欲绝的事情——他的母亲去世了。

为此他离职奔丧,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引发了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像陆骞、宋士素等都亲自探望,而名医张子彦等人,则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服用,眼看着浑身红肿,不成人形。有人甚至推测李德林这回完了,没想到几天过后,他的病竟然出人意料的痊愈了,身体机能也很快恢复了。

这个从医学的角度似乎不好解释,于是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封建社会提倡“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而“孝”更是封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许多朝代的君主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所以“行孝”“尽孝”历来被视为道德高尚的表现,而违逆双亲,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之举。正因为如此,“孝”有时候也能演变成一种工具,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行孝”来树立美名,从而获得推荐提拔的机会;另一方面

目录
最强山寨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