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页)
这些文武大臣,一些听说了,但大部分还不清楚,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高兴议论,不断叫好,有些老臣竟痛哭嚎叫起来,大喊燕王先宗,储君圣明之类的,典型的文人儒士马后炮。
“天佑大燕啊……”
“燕国中兴有望了,燕人之福啊!”
“储君英明圣主,太后福泽天下……”
辰凌伸手止住这些呼声,没有意义,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展下一步,放任这些老臣没有方向地治国下去,燕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农半奴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百姓民智未开,难以崛起。
“这第一件事,是齐国退兵,燕国得以保全,这是燕国军民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同仇敌忾的成果,立即昭告燕国境内各郡县城邑,燕国复国了,百废待兴,即将推出新法,安置流民,重新设立地方机构,分封土地!”
郭隗迈前一步道:“储君,还有十日就是年关了,应该择日祭祀宗庙,正式登基大典,成为燕王正名,名正则言顺,以免诸侯国虎视眈眈,还有内患兴风作浪!”
“请储君登基大典,正名燕王,确立年号!”群臣同时高呼,众望所归。
辰凌微微点头,开口道:“好,这件事就由郭卿及宗正纪绛负责祭祀宗庙之事,选吉日登基,王号曰昭,年号昭王元年,登基后,寡人就是燕昭王,昭雪国耻之意,希望有朝之日,能反攻齐国,洗掉燕国濒临覆亡的耻辱!”
群臣喝彩,热血沸腾,纷纷支持储君的决策。
辰凌继续道:“第二件事,是治国方向,燕国旧制,六百年未曾变革,奄奄一息,险些被齐国吞并,再看东方六国相继变法,富国强兵,而燕国已经是战国七雄之末,几乎要被挤出了战国七雄的行列,创新者生,守旧者亡,燕国因循旧制数百年,守出了富,还是守出了强?抑或守出了土地?诸位卿家说,燕国该不该推行变革,让燕国富强起来!”
这些文官武将大多被齐军、子之乱军、胡人的军队赶得像丧家之犬,亡国之奴,深深知道,如果还按老路还走,燕国休想强盛起来,都点头默声,听储君接着说。
“自古以来,有魏、齐、楚、秦、韩相继变法,都逐渐富强起来,赵国的赵武灵王也正在效仿胡人的骑射胡服,打算改良骑兵,六国经过变法,任何一国,都不是燕国能对抗的,因此,要洗雪耻辱,赶超诸侯,称霸天下,就必须寻求一条治国良策,苏丞相,你说治国之道,哪种适合燕国?”
苏秦在鬼谷宗研习纵横捭阖之术,对百家言论也多有钻研,思维敏捷,才学广博,说道:“自古有道家王道治国、儒家仁道治国、法家治国、霸道治国等等,纵观五国办法成效,唯有法家治国,才是根本的变法之路,其它治国言论,都虚无缥缈,难以实行,毫无实际意义。”
“但推行法制,则必须要国君支持,而且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君臣始终要同心同德,否则,法令难以统一,变法难见成效。列国变法的道路,无一不铺满了鲜血。韩国申不害尚只是整肃吏治,已经是血雨腥风了,更何况秦国天翻地覆的彻底变法,更是血腥异常,这才有后世强大的秦国!”
“像我燕国目前赤贫如洗,地广人稀,各地机构混乱,非强力法制无以拯救,法制推行如排山倒海,激起的回力亦是天摇地动,没有同心同德力挽狂澜的君臣相知,变法者自己就会被混乱的动荡无情的吞噬,谈何强国大志?”
第0312章变法强国之路
辰凌对苏秦的话非常认可,继续问道:“苏丞相认为,强国之本,治国之道,将如何取舍?”
苏秦谨慎道:“强国为本,自古有王道、仁政、无为,不过尽皆虚幻之说,与强国之道冰炭不能同器,再看七雄之中,六国变法,魏国乃甲兵财货之强,齐国和韩国乃明君吏治之强,楚国为地广人众之强,赵国正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只是军事上的变更,固然能使赵国军力强盛,但都不是根本!”
“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治国,才取得最大的成效,使五十年的弱小衰落的秦国,三十年期间一跃成为强国,在这二十年间,突显了张力,若不是秦武王好勇少谋,排挤走了张仪,废除了秦惠文王生前拟定的对付诸侯的外交策略,这次五国断不会如此轻易就结盟抗秦!”
“说得好!”辰凌对于苏秦的口才,那是非常佩服,不愧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能比得上苏秦的口才和外交手段的,只怕唯有张仪了。
苏秦、张仪乃是鬼谷子的纵横高徒,也是纵横家里首屈一指的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