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页)
是与天下争雄的时候了,他轻轻叹道:“诸侯灭小国,日后战国七雄之间,再也没有小国做缓冲,就会真正进入激烈的对抗中,战国最激烈的时代,真正要来临了。”
第0326章时局动荡
魏冉、白起、孟贲、任鄙等将帅带军稳住了咸阳,接下来三日,就是把持王宫,护送秦武王入咸阳宫,此时的武王已重伤未愈,散手归天,在大权威慑下,宣布王昭,由公子稷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秦王。
由于秦国内忧外患尚未解决,还有五国攻入秦国门耻辱未摆脱,因此秦稷也起了一个昭王的王号,代表着昭雪耻辱,秦昭王,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西有秦昭王,北有燕昭王,世人都明白,这两国年轻君王,都有一股要报仇雪恨,披荆斩棘的胆色和气魄。
尽管秦太后、一干老臣出言反对,但是军权和咸阳被魏冉、白起等人牢牢把握,武关和潼关的驻军也在他们的手里,三日内很快诛杀了谋反者,排除异己,平息其它声音,暂时稳住朝政。
过了数日,从中原传来一个相对秦国来说的好消息,赵、楚、魏、韩、齐,要在下个月在大梁开一个‘五国会盟’的会谈,商讨瓜分河西和小国的细节,言下之意,不打算继续攻伐潼关了。
这对于秦国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五国停住了兵戈,陷入谈判之中,就使秦国缓解,松了一口气,好整以暇,只要秦国迅速稳定下来,以秦军的勇猛,要从潼关杀回函谷关,只怕一年之内,就能实现!
赢稷、甘茂、白起、魏冉等人都猜到,这定与凤舞门凌仙子在中原活动有关,只要五国不穷追猛打,咬住秦国不放,等一年半载,让秦国恢复过来,危机便可迎仍而解。
“五国终究是一盘散沙,即使合纵抗秦,在最后还是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白白放弃战机,自毁长城,中原诸侯国难成大器,日后称霸天下,还是咱们秦国!”老智囊樗里疾在秦王大殿内感慨道。
“这样也好,秦国少了外敌危机,蛰伏一段时间,重整精兵,储备粮草充足,开秋时节,就能从五国手中夺回函谷关来。”魏冉阴笑道。
甘茂道:“眼下还是内政,一些旧贵老臣,似乎对咱们始终不认可,不重新换血,政令难施,上下不通,最后秦国朝廷很可能会被架空,老秦人血性刚正,直来直去,要拉拢过来,支持朝政,不能开罪他们。”
樗里疾淡笑道:“放心吧,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今国难当头,只要秦王利用好这个国难时机,提升自己的胆识和魄力,强国之心,自然会得到大多数老秦人的认可,纵观战国七雄,唯有秦人朴实,更容易相处,不像中原人那样狡诈。”
赢稷微微点头:“寡人初接王位,想要暂时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先停兵戈之事,让国内秦人先稳定生产一年,家家增多余粮,使国库再充裕一些,几位将军训练精锐,观望中原战事,等重新积累一定程度,伺机而动,重新夺回函谷关。”
“修兵养民,臣觉得甚好!”樗里疾看着新君,微微一笑,甚为赞赏。
※※※
这一日,入燕的士子越来越多,从中原五大战国,甚至还有鲁、卫、宋等小国的士子也纷纷入燕,都是因为秦昭王修筑“黄金台”,对天下放出豪言,求才若渴,请高贤士子入燕仕途,治国当官。
这举动比当年秦孝公发出求贤令还要真挚,令天下士子哗然,诚挚推崇,争先入燕。
第一批士子有两百多人,但是途中也有一些因东北过于严寒,冷清,荒凉,感觉燕国崛起无望,老战国过于陈旧迂腐,民风落后,不少士子摇了摇头,心想在这里当个穷官,不是遭罪吗?部分士子还未到辽东襄平,就已经掉头离开燕国了。
这些消息,都被守关和沿途的斥候,把消息送回。
淳于臻对燕王道:“大王,襄平深入辽东腹地,在燕地东北角,比较偏僻,很多士子难以适应寒冷气候,不少人掉头回中原了,如果把国士府设在蓟城,或许能让更多士子投效。”
辰凌摇头,神秘莫测地笑道:“就是要检验一下,这些士子的忍耐力和决心,如果连这点苦寒都受不了,那是经不轻风雨的温室小花,如何适应燕国变革?寡人需要的是乾坤大才,有魄力,有胆识,有才学,有韧性,能适应燕国苦寒天气,又不是来旅游观光,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有可能为燕国所有。”
郭隗、苏秦等人闻言,都纷纷点头,认为燕王说的极有道理。
“国士府修建的如何了?”
“回大王,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