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图(第1/2 页)
♂浏♂览♂器♂搜索.{\一♂六♂八♂看♂书\}: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魏振国补充道:“我认为,周军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部队分散成三支,一支承担牵制作用,从南门出城,其余两支部队分别从东西两座城门出发,约定好时间,分进合击。”
孙立德认可魏振国的判断,周军已经吃了太多次亏,即使是一个傻子,也应该在这么频繁的吃亏当中吸取教训了,更何况周人还不算是傻子。
关于周军的策略,孙立德很认真的考虑过,但只有从魏振国的嘴里说出来,才能给孙立德提供一个第三视角,尽量刨去主观影响,理智的进行分析和判断。
孙立德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份预案,但他不准备太早的公布,他想先听一听眼前这名汉军宿将的看法。
魏振国的看法很简单,不能被动的等待周军进攻,汉军需要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既然汉军已经知道了周军的进攻意图,甚至都摸清楚了周军的进攻时间,汉军就占据着主动,可以进行更积极的备战。
魏振国建议在周军出城的时候,汉军也进行行军。
首先集中力量,消灭南门的周军,随后分兵两路,主力部队攻取一路周军,少量部队留守南门进行防御,挡住另一个方向的敌军。
等到汉军主力吃掉一路周军之后,再火速回援,消灭剩下的周军。
孙立德很认同魏振国的想法,只要周军想快速出城,两千人的部队必须进行分兵。
分兵的关键在于配合,汉军的任务就是打断周军的配合,只要汉军能够抓住周军合兵的空隙,先消灭周军的一部,剩下的周军自然不会对汉军产生威胁。
这个计划有很强的可行性,但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汉军是一支以步兵主力为主的部队,步兵太多,整支军队的机动性自然会很差。
汉军的少量骑兵在东门之战的时候损失惨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那一日,孙立德为了阻止城内周兵的支援,只能加强骑兵的使用频率,这些战斗力不足的骑兵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减员现象严重。
汉军并未从战场上缴获到战马,因此骑兵部队一直没能补员。
既然汉军是纯粹的步兵,汉军的机动能力完全依靠两条腿。
魏振国建议成功的关键也恰恰在于机动能力,汉军利用周军的配合不足,将周军分头击破,相对的,在孙立德看来,个计划的问题同样也在机动性上。
留下小部分军队防守南门阻截周兵,看上去确实可以给汉军围歼另一股周兵争取时间,问题在于,如果周兵不走南门怎么办,如果另一股周军直接选择从北面行军,或者直接进城,通过内线行军进行支援又怎么办。
这次的战斗可不同于以前的各个击破,汉军可是在周军眼皮子底下发起的攻势,汉军只要一开始调动,城上的守军必然会做出反应。
除了机动能力,汉军能否快速消灭周军,同样也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指标,孙立德想到了夜袭东城外周营的经历,以汉军的军力,想要在白天吃掉一支成建制的周军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整个计划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孙立德认为远不如自己的计划可靠。
孙立德没有接茬,而是问起了一个无关的问题,说道:“如果挖开城墙的地基,城墙大概多快就可以发生垮塌?”
魏振国说道:“末将亲自带着手下的专业矿工进入地道看过,据矿工的报告,只要全力挖掘,大概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土木作业,挖塌城墙。”
魏振国的回答补足了孙立德的情报,孙立德决定说出自己的计划,希望魏振国帮助自己完善计划,避免漏洞。
在孙立德的计划中,汉军将会在营外列阵,等待周军的合军后的决战,既然周军的目的是与汉军进行决战,他们离开了坚固的城池,肯定不单单只为了跟汉军对峙。
此时的汉军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静静的等待着,周军要想接近汉军,首先就要遭受汉军的箭矢杀伤,不仅是直接损失,周兵为了接近汉军大营,还得毁坏汉军在营外设置的障碍物,等到周军的部队快冲到汉军阵前的时候,汉军让开正面通道,使用火牛阵进攻。
孙立德从来没有考虑过被动的进行防守,趁着火牛阵制造的混乱,汉军将发起进攻,与周军进行厮杀。
为了应对周人可能的后手,孙立德还是留下了五百人,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除了预备队外,剩下的只有破城的队伍了,当两军接战在一起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