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第1/2 页)
青年看似清瘦,走起来却极稳。顾悄别扭一会,就不自觉将头靠在青年颈间,将睡未睡。
过了很久,也许不过一会,顾云庭在身后“哼”了一声,酸气十足来了句,“宋衍青只背过我,顾小叔可真是好福气!”
顾悄迷迷糊糊之间,心道这小孩子怎么跟小狗似的,还占怀呢。
好在剩下的路程不远,一番耽搁,几人赶到凤凰山时,知府大人并京城贵客的车辇,也才入关庙。
在前引路的枣红色车厢,是高级官员惯用的制式,显然是知府老大人;在后的,却是一辆低调从简的民用车马,挂着青色帷幔,看不清内里,只一只骨节分明、莹润修长的手虚虚搭在马车窗边,食指轻轻扣着窗沿。
原疏眼尖,啧啧叹道,“这京里贵人是谁?单看那腕上套的冰花星月菩提手串,拇指上戴的和田玉素面扳指,哪一样都不是寻常人用得起的。”
顾悄如有所感,抬头望向专供车马进入的侧门,却只看到一个毫无特点的马车屁股。
菩提与扳指,同为“十玩”,都是旧时士大夫爱把玩的小物件,这让顾悄不知不觉又想到学长的那把折扇。
大约,是他想家了,想远在几百年后的故乡和故人了。
顾悄赶紧摇了摇头,将不合时宜的联想驱逐出境。
手上剧痛提醒着他,在这动不动就家法伺候、同窗倾轧,一个不好还要杀头抄家的古代,将京中贵人与学长混在一块,可不是个聪明的想法。
古人敬鬼神,重祭祀,拜关公的风俗可回溯到隋唐。
宋元汉人势弱,心理上极度渴望能有关羽那般的忠义之士横空出世匡扶社稷,因此崇关公尤盛,民间甚至直接将他称帝。
流衍至本朝,还有了文武关帝之别。
休宁县自古兴文,关庙供奉的便是一尊八尺正坐的金脸持笏文关相,与武人或寻常辟邪所尊红脸关公,很是不同。
二月二逢开春,二月三奉文昌,与春社不差几日,都在农耕、播种的重要时候,是以县人便将文武帝祭礼与社日祭并在一处,这也是县大人关庙躬耕祈福的缘起。
不料京都贵人突然来访,原本热热闹闹的“开春节”愣是整出了几分兵荒马乱的紧迫感。
旧俗讲究过午不祀。
可直隶徽州府治在歙县,府台大人吴遇一路跋涉,从临县赶来,时候已然不早。
眼看着日头将到正午,关庙正殿内,休宁知县方灼芝急得来回踱步,唯恐过了吉时,他一个安排不好,就惹得知府并贵人不愉,乌纱不保。
他的身后,老母鸡坠小鸡似的,一溜跟着县丞、主簿并师爷数人,远远瞧过去甚是喜感。
几人一会差人确认耕祭流程及一应筹备细节,一会打发六部房安排县内有名姓的乡贤、才俊并各学院学子点到,一会又唤衙役盘问安保情况。
说一句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也不为过。
只是忙到脚底冒烟,却没一个人知道,这惊动府台的京里贵人,究竟是何底细。
另一头,教谕领着几个皂役守在路口,遥遥望见知府的车轿,赶忙小跑着回禀。
方灼芝得信,急急从正殿一路颠颠着到右侧门,将车马迎了进去。
随后,关庙大门就被几个皂役牢牢守住。
顾悄等人虽与知府前后脚到场,却只能望着马蹄扬尘,苦逼兮兮地被拒在门外。
顾云庭与原疏面面相觑,双双垮下批脸。
好在一个皂役认出宋秀才,看似好心地替他指了条道,说府台大人先在正殿上香,与知县引荐贵人,尔后才去后院耕场行祭礼,一众学院书生,都安排在那边,他们可从角门刷脸进去。
宋如松拱手道谢,按着衙役指的方向,去了角门。
这处守门皂役倒是轻易放了人,却有几个门头出来,将人截在了过道。
宋如拿出几钱碎银子,恳请道,“还望几位通融。”
皂役这会却铁面无私起来,“县大人吩咐,这期间闲杂人等不许行走,祭礼后我自会放行。”
宋如松无法,只得退而求其次,“阁老家三公子路上不慎伤了手,可否劳烦差爷寻个人,替我等到山上清凉寺寻下玄觉禅师,讨一副止痛伤药?”
皂役这次接了银子,他抬头看了眼日头,眼珠子一转,“说什么劳烦,小公子这手可耽误不得。说起来也巧了,禅师这时候正在偏殿候着,我这就安排人领你们过去。”
偏殿在南,耕祭在北,确认几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