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大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 第84章 念念不忘新军饷

第84章 念念不忘新军饷(第1/2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从玉泉山开始的杨戬灵界传奇之仙途风云武魂觉醒之逆袭传奇灵珠传奇之圣石灵体从聊斋开始修改命数巫师:在修仙世界长生求真世人奉我白蛇仙洛途寻道穿个越!咋还成仙了问道修真神秘复苏之诡墨灵虚之轮我是阴差,要阳寿干嘛?天衍纪行诸位,皆随我出剑!他这么贱,真是修仙之人?苍生经

卢沟桥集市,一大早骡车往来,多拉着柴炭往京城运去。

三十余骑风尘仆仆自西而来,一人三马,在市集外的草地上牧马。

年近五十的杨肇基华发早生,身体却硬朗高壮,领着七八名亲信家丁入集市采买,儿子杨御藩捧起丝绸摊上一匹月白素锦:“父帅,该换身新衣了。”

杨肇基摇头:“仙家至德至明,不会凭衣装识人。”

他眉头却始终紧皱着,杨御藩只好放下素锦,一同来到竹棚酒庐,杨御藩询问:“父帅可是忧虑新军军饷?”

他们昨天途径径行关时遇到一营被裁撤的陕西固原镇兵丁,一营满编三千六百人,实际只有六七成的实际兵力在京戍守。这类外省内调在京戍守的客军,除了各省王牌部队外,其他部队注定衰败。

没别的原因,这类在京戍守的外省客军吃穿用度、军饷,走的并不是京营军饷,而是由各省度支,无疑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等于是朝廷变着花样削弱、压榨地方财政、小金库。

为鼓励外省客军士气,实际也是为了防止这些人饿死,隔三差五会有赏赐,赏赐成了惯例,也就和军饷没区别了。

朝廷解散、遣回各省在京客军,各省自然是很高兴的,尤其是本就贫苦的陕西。陕西一省之力,却养着榆林、固原、平凉、宁夏、甘肃五镇,军费支出很大。五座军镇,自然不是陕西能独力养活的,所以还得依靠京中输血派发的银饷。

体制就这么的僵化,一方面京中输送银饷为陕西弥补军饷亏空;陕西另一边还要自费派遣几支客军前往京中戍守。

这个链条中,有那么一批人可以两头捞钱,寄生其中。

不难想象,这些客军待遇得多差。

比在京客军待遇还差的军队也有,就是各省轮番服役的班军,本是于谦在北京防御战后改编的各省勤王军,现在倒成了一支职业的工程部队。

平均每年有七八万的班军在关外协助辽镇修建城堡、工事,不是这帮人能干,而是便宜。班军普遍来自山东、河南,军饷走的是山东、河南,朝廷调用班军去辽西干活,每月也就给三钱盐菜银,外加五斗粮食补贴,十分廉价。

辽镇新军呢,一月一两三钱,外有马料银等各项补贴,军饷收益是班军的三四倍。不过他们有家室要养,辽西粮价那么高,实际和班军一样,勉强能吃饱。

现在朝廷使徐光启编练新军,岂不是意味着辽镇新军不堪用?

每年五六百万的辽饷是做什么的?

如果辽镇新军不堪用,那要不要裁撤?不裁撤的话,朝廷有余力供养两支新军?

可裁撤辽镇新军,辽镇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会老老实实接受撤编?

杨御藩所问,杨肇基也只是一叹,不由想到了朝野有名的那场孙承宗、王在晋之间的大辩论,这两个人当时在争论什么?难道仅仅就是守山海关,或者守广宁前线的事情?

不,当时争的是战略重心,也是名义和利益的争论,对杨肇基这样的将门来说,孙、王之争,争的就是新军编训地点。

孙承宗提倡辽人守辽土,新军从辽民中募选、编练,并主张打出去,寸土不让,有多少力量收复多少失地,直到力量圆满,恢复辽东全境。这个很花钱,从执行孙承宗策略以来,前后军饷花费一千五六百万……这才短短五六年时间。

昔日万历三大征,西南、西北、朝鲜那么大范围,那么长时间的战争,前后额外军费才花了一千一百多万。

从军费支出、实际收益来说,还有去年导致孙承宗下台的柳河之败来说,辽人守辽土已经宣告失败。

只是顾忌孙承宗帝师身份,还有天启个人感情因素,没有清算孙承宗,今年又有宁远大捷,勉强糊弄过去了。

那王在晋的提议呢?不如孙承宗‘寸土不让’口号那么响亮,几乎算得上是卖国言论,直接割弃山海关以外不要,在山海关内再修一道防线,以两重紧挨着的防线保证这里绝对安全。

然后呢,王在晋提倡在山东、登莱编练新军,将辽饷大头用在山东,同时兴建水师骚扰辽东,使建奴无法利用辽南温润土地开垦、种植。等新军练好,从海路征伐辽东。

在山东练新军,能低成本获取帝国腹心、南方的人力、物力,进一步降低辽饷压力。但名义上不好听,放弃关外土地,舆论上压力很大,还有光复辽地后,怎么跟残存的辽民解释?

王在晋从一开始就反对辽人守辽土,直言‘辽军善走’,认为辽军只能打

目录
第一权臣之路重生南朝道起终南小哀,这不是红眼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