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第1/4 页)
接着,张峰恶作剧地转了一百八十度,将机枪对准了眼前的这些高官们。
顿时,他们脸色大变,只要张峰手指一勾,他们恐怕都得见了真主。
伊扎特最先反应过来,“真主在上,赐予我们如此勇敢的伟大战士,邪恶的波斯人,一定会匍匐在英勇的库赛阁下的脚下。”
张峰跳下装甲车,给伊扎特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司令,列兵库赛,请求去前线与波斯人战斗,伟大的伊拉克万岁!”
“好,请库赛阁下去第十三装甲师三十五装甲旅,协助我军守护苏桑盖尔德(又名苏桑吉尔德,译名不同)地区。”伊扎特说道。
“是!我立刻前去报到。”张峰心下大喜。
苏桑盖尔德,张峰熟悉,这里将会爆发一场两伊战争初期最大的坦克大战,自己正好去了那里,还是装甲旅,这次有战斗打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伊扎特知道,库赛阁下露了这两手,证明他是一名经受过严格训练的战士,虽然他并没有服役的经历,但是,他已经能够成为纵横沙场的老手。
即使这样,扎伊特也没有敢把他放到最前线,苏桑吉尔德地区,已经平静了很久,这里是大片的沼泽,根本不利于坦克的机动,第三十五装甲旅,是奉命在那里休整的,肯定不会遇到敌人。
不是非要吵着下部队吗?那就让他去三十五装甲旅跟着部队休整吧。
第十六章第三十五装甲旅
由于连日以来的暴雨,位于胡齐斯坦省的苏桑盖尔德地区早已经变成了沼泽地带。
提起中东北非,张峰的印象里是沙漠漫天的景象,可是,到了这里,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巴格达,巴士拉,都是水源充足,植被茂盛之地。这里,就是著名的两河流域,孕育了伟大的古文明。
而像西南西北,邻国沙特大部,几乎都是沙漠,而伊拉克的东南部,有几个湖泊,水源并不是十分缺乏。
和伊朗相交的国界线上,也是这样,苏桑盖尔德地区,生长着大片的水草,由于连日来的降雨,使两河流域入海口附近的苏山格德一带土地泥泞不堪,这里的沼泽更是无法通行。
越野车?不管你是两驱还是四驱,不管马力有多大,统统干掉,来多少,得陷入泥坑中多少。
唯有履带式装甲车,才勉强能通过。
当初的这场坦克大战,双方共有四百多辆坦克参战,但是,最后有两百多辆陷入了沼泽中,再也没能爬起来。
这里,也是履带式车辆的噩梦之地。
伊朗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制的,唯有主战坦克,却选择了英国的酋长式。
酋长式坦克,自重55吨,比同时代的其他坦克都要重得多,较大的自重,带来的是厚实的装甲,强大的720马力发动机,120毫米口径的线膛炮,再加上先进的瞄准设备,它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对运动的坦克具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首发命中率。
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太重了,对于沼泽地带,并不很适合。
而伊拉克装备的,多是苏联的T62坦克,这种坦克,大量出口装备华约集团,但是,只是苏军内部的简化型号。虽然火炮口径也有115毫米,但是,火控系统非常简单,装备的是红外灯!
二战时期的坦克,瞄准大部分是凭感觉,到了五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是同轴机枪,就是装备一个和坦克炮共轴的机枪,先用机枪发射曳光弹做个点射,如果机枪射中了,证明瞄准的是准确的,再发射炮弹,(汗,非常原始简陋,但是,那也比凭经验瞄准好。)再到后来,引入了光学设备瞄准,也就是用红外线大灯照射对方,自己用潜望镜观察,确定位置,有效距离,也就最多一千米。
现在的伊拉克军队装备的坦克,用的就是这种火控系统。(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三章装备预置仓库
张峰一边在回忆着伊拉克的坦克部队的战斗力,一边来到了第十三装甲师三十五装甲旅的司令部,旅长是一个称做默罕默德的中年军人。
默罕默德是一个在伊拉克最常使用的名字,就和张明,李强一样。
对于这些沼泽地,南方军区司令部是非常放心的,这些地方,敌人的坦克,几乎是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也就是说,这里很安全,正因为这样,才把张峰调到了这里。
如果他们知道,这里即将发生一场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最大的坦克战,恐怕伊扎特就不会这么泰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