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灯下棉絮状翡翠 > 一征高丽(3)

一征高丽(3)(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异世科技帝皇新罗残唐五代第一部:王风委蔓草重生南美做华工家兄朱元璋五代十国之铁马骝南陈帝业我对三体世界讲话:相信光!朕的身边全是逆贼大明小相爷女尊:我的老婆是武大娘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叶罗丽仙子穿越不同世界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家父唐高祖吴主手持玉玺,谁惹砸谁,老朱麻了三国召唤之巅峰之上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崇祯:嘿!大臣们太努力了!

一征高丽(3)

打仗靠什么?一要兵员,二要装备,三要粮草。√

四月十五这天,杨广的车驾抵达涿郡的临朔宫,随从车驾的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的,都给安排住处。杨广下诏征发天下兵卒,无论远近,都在涿郡集中。其中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排镩手三万人。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接到命令后就迅速启程,千里迢迢奔赴涿郡。

五月,杨广诏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兵车五万辆送往高阳,以供装载衣甲幔幕。当时没有专门的运输部队,士兵们都是自己拉车。人员不够,就征发河南、河北民夫以供应军需。那时候,陆路运输的没有什么机动车辆,主要是一些牛车马车之类,更多的是手推车,道路不好的时候则全靠人拉肩扛,所以动用的人力是巨大的,有好几十万人之多。运载兵器铠甲以及攻城器械的人来往路上,昼夜不停。由于天气炎热,行军劳累,许多人体力不支就倒在路上,以至于尸体相藉,恶臭扑鼻。好在那时候开凿了大运河,南方的米粮布帛铠甲器械还可以通过水运来解决。书上记载,参与水运的船只首尾相连绵延千余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陆路方面的运输压力。

为了集中管理军粮,杨广下诏在泸河、怀远二镇建立储存中心,征发民夫运米。因为路途艰险,距离遥远,运粮车的牛全都累死途中,士卒们也是死亡过半。青壮劳力都被调去服劳役去了,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于是耕种失时,田地荒芜。接着就闹起来饥荒,谷价暴涨。这在东北边境地区尤其突出,一斗米要值几百钱。民夫们好不容易运来的米粮,贪官污吏却以质量不好为由百般刁难,让百姓掏钱补偿,你说说还有王法吗?实际上能把粮食运到地方已经是十分不易了。有人算了一笔账,当时征发小车夫有六十余万,两个人推三石米,运粮的道路路途遥遥,而且多有险阻,这三石米还不够车夫路上吃的。到达泸河、怀远二镇时,车夫们已没有可以缴纳的粮食,只好畏罪潜逃了。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老百姓大都是淳朴的,勤劳的,善良的。他们不仅是良民,更是顺民。但凡有一条活路,他们是不会起来造反的。在当时情况下,朝廷政令苛刻,官吏贪狠暴虐,他们把百姓逼入了绝境,逼上了悬崖。安分守己则无法忍受饥寒,意味着死路一条;抢劫掠夺则也许还能活命。于是百姓开始四散逃离,开始聚众闹事,开始抢山占水,开始做盗做贼。其中闹腾得最欢的是齐郡邹平(今山东省内)人王薄。

六一一年十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一起首先起兵反隋,占领长白山(注:今山东章丘境内,非东北的长白山),王薄自称“知世郎”,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的诗歌,号召群众反对出征高句丽: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是一个造反司令,但从这首豪气冲天的歌词来看,他并非是一介蛮夫,他的诗写得还像是那么回事。这样的人要是革命是很难对付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王薄从六一一年起义开始,到六二二年降唐后为仇家所杀,整整闹腾了十一年之多。

可以说,王薄是大隋王朝的第一掘墓人,同时也是最后一个殉葬品。

他的诗歌在山东一带广为传颂,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许多农民争相归附,短短一年间人数发展到数万人。他们转战各地,几度击败官军,震动全国。可以说王薄是代表社会底层反对隋王朝的第一支有重大影响的义军。

但需要提及的是,王薄的队伍主要是贫困的农民。他们人数众多,但战斗力有限,所以杨广开始也并没在意。他不会因为山东出了个王薄就停下他征伐高丽的步伐。

换句话说,征高丽是既定国策,王薄改变不了杨广的决心。

全国各地的军队都汇集在涿郡,杨广信心满满,他问来合水令庾质道:“高丽的人数还不到我国的一个郡,今天我率领这么多的军队征讨高丽,你认为能打败高丽吗?”

庾质回答:“征伐可以取胜,但依我的愚见,不希望陛下亲自去征讨。”

杨广脸色一变,说:“今天我集结军队至此,怎么能还未看见敌军我就先退却呢?”

庾质回答:“攻战而不能取胜,恐怕有损陛下的威名。要是陛下留在此地,指导传授谋略,命令指挥猛将劲卒,火速进击,出其不意,必定可以攻克。军机在于神速

目录
外室女抢我气运?玄门千金送她下黄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