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缘笔钡奶�笫�┯α抗┯σ诙值牟�看麓掠杏啵��允枪┎挥η蟆!�
为了说服那些仍对进口铁矿石存偏见的保守者,冶金工业部后来又先后赴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考察矿山,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大量品位高、廉价易取的铁矿石。
考察完毕后,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透彻地分析了世界铁矿石市场:“国外矿石开采大多是实行股份制的私营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以赚钱赢利为唯一目的,在市场竞争中为取得主动权,都把客户当做上帝。国外搞经济的根本不管敌我友,不管你信仰什么,国家的体制如何,一律平等对待。这就是市场规律,公平竞争,老少无欺,谁也没有办法去限制别人,只有靠自己把商品推销出去,中国人时时担心外国人卡脖子,太不了解世界,太不了解市场规律了。”
经过诸多波折,还是由宝钢开了进口矿的先河,揭开了中国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帷幕。
1985年1月2日,第一艘4万吨级的“江达海”号货轮满载印度矿泊靠宝山码头;1月19日,第一艘13万吨级的“巨拉”号满载巴西粉矿经宁波减载驶抵宝山。此后,全国各大钢厂都开始大批量地使用进口矿,中国的铁矿石开始成为配角。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仅3734万吨,到2001年增长到9231万吨;而就在1994~2000年间,国产铁矿石却由亿吨下降到了亿吨,整整下降了亿吨!
山东的金岭铁矿当年生产的铁矿石品位在60%之上,是国内平均铁矿石品位的两倍。但金岭铁矿经营部的一位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处境却备感辛酸:“在2002年之前的许多年内,卖铁矿石给钢厂都是先发货后付钱,导致很多货款不能如期收回,职工的工资都没有保证,期间有接近1/3的职工都下岗了。”
足见进口矿来势有多么凶猛,而国内矿的不堪一击也为后来铁矿石谈判受制于人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力量渐变
当时间到2001年的时候,观察当时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形势,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去想多年前曾在人大会议上热议的问题:外国人利用进口矿来卡我们的脖子。
国外,国际铁矿石市场已经持续了10年的低迷期,出国采购矿石像买菜一样容易,主动权都掌握在买方手中;国内,开采铁矿石的企业艰难度日,背着沉重的负担逐年减产,当时他们还在担忧另一件事:加入WTO后,国外廉价的铁矿石涌进来将逼得他们更加难以生存。
但是,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一组组数据是最好的证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铁矿石贸易的环境宽松、货源稳定,到1997年,世界铁矿石的海运量创造了亿吨的历史纪录;1998年,这个数字为亿~亿吨;1999年,为亿吨;到了2000年,再创历史纪录,达到了亿吨。其中,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约占据了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半壁江山。
当时国外矿业界的风起云涌也没有引起国内太多的关注。短短两年间,世界矿业巨头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
2000年,巴西淡水河谷成功兼并了巴西Samitri、Socoimax以及巴林的海湾工业投资公司(GIIC);2001年又一举收购了费特科矿业公司(Ferte-co)。力拓则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紧随淡水河谷之后,坐上了世界矿石海运市场的第二把交椅。
另一家矿业巨头也在崛起中,1999年,BHP公司与哈默斯利尝试合并未遂;2001年6月,BHP终于和总部位于伦敦的跨国矿业集团比利顿公司(Billiton)完成合并,成为后来鼎鼎有名的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BHP和Billiton公司在2000年的销售额总计186亿美元,营业利润49亿美元。
经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全球矿业资源集中度越来越高,时至今日仍牢牢掌控全球矿业市场的三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确立。三大矿的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3,铁矿石海运量的70%以上。
当时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交易是通过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一年一度的谈判来决定量和价的。与卖方的力量愈发集中相对比,买方市场的全球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如此一来,买方卖方在谈判桌上的角力开始扭转,钢铁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日本钢企和欧洲钢企率先尝到了被人“卡脖子”的滋味。
2001年年初,欧洲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