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页)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以上八项为我等西北军民一致之救国主张,望诸公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愆尤。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
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
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临电不胜待命之至。“
张、杨通电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12日上午10时,西安各报便出了号外,捉蒋消息立即传遍全市,大街上挤满了人,人们一边走一边欢呼,青年学生更是兴高采烈,不自觉地形成了一股股的游行队伍。
张学良在发动兵谏时,于12月12日晨5时致电毛泽东主席,称“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
兄等有何意见,速复,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防胡(宗南)敌北进。“
捉住蒋介石,张、杨二人兴奋不已,但如何处理后事,二人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心情很快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联名给中共中央打电报,请派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13日在保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对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2月1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的名义致电南京政府,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12月16日组成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包括叶剑英、秦邦宪、李克农的代表团飞抵西安。
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
同时为了应付南京的“讨伐”,将红军南调至西安附近的泾阳、三原、淳化、咸阳一带,红17军团挺进到西安东南的蓝田,以支援东北军和17路军。
张、杨捉蒋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党政军大员乱作一团,有的悲,有的暗中高兴。
军政部长何应钦感到这是夺取委员长一职的难得机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力主讨伐,企图用飞机炸死蒋介石。
12月12日下午,他召集党政军首脑开会,交换意见,当晚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了武力讨伐的决定;又给在德国“养病”的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发电,促其立即回国。
亲日派的这些举动,引起了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强烈反对。
事变当天,宋美龄、孔祥熙等还在繁华的上海享乐,第二天一早便赶紧来到南京。
他们力主以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坚决反对何应钦等人所做出的决定。
在宋美龄的强烈要求下,孔祥熙以行政院的名义于12月14日召集会议,同意进行和平试探,并派黄绍竑等前往太原,请阎锡山出面调解。
12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再次开会,仍决定武力讨伐,何应钦自封“讨逆军”总司令,刘峙、顾祝同分任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并下达了讨伐令。
随即何应钦派飞机轰炸了渭南、华县等地,命刘峙的5个师开进潼关,围住华县,进逼渭南。
西安周围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宋美龄只好亲自召集黄埔军官和空军人员开会,让他们拒绝执行何应钦的命令。
在宋美龄的极力奔走和强烈反对下,何应钦等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极力主张反共防共,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
12月15日,日本外相召见南京政府驻日大使,公开威胁南京当局:“如果与张、杨妥协,大日本决不坐视。”
日本政府暗中支持何应钦“讨伐”,并派汉奸、特务潜入西安,煽动群众情绪,妄图利用民愤杀掉蒋介石。
日本政府还与德、意勾结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