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 推荐序一
多年来,华人企业秉承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凡事追求比别人快、比别人便宜的做事原则,在海内外市场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能省略则省略、能跳过就跳过的做法,一旦碰到组织整体作业,却有碍内部合作和资源整合,部门之间极易出现争执、冲突、混乱、为小我不顾大我的局面。后果是企业无辜受害,事业功败垂成。这类事例时有耳闻。
宏集团自1976年创业至今,为突破成长瓶颈,实施过数次战略创新和组织再造,克服许多困难,以创高峰。但好景始终未能持久,每隔3~5年总需展开小规模变革,7~10年则需再次历经重大变革。永续获利成长之秘方,似乎并不存在。
直到接受杨国安教授的指导,从事总体组织能力的建构,我们才清楚问题的根本所在,得以有所改善。无论是流程改造,还是组织再造,甚至是经营策略,我们在实施变革时往往偏重策略本身或组织是否有效,以及员工是否了解,却忽略了他们是否认同和支持,也不知道员工是否具备了执行变革的能力和思维,更忽略了主管是否具备带领部属实施改变的能力和技巧。
当企业组织规模还小时,组织内部缺乏这些能力尚不致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一旦企业成长至一定规模,组织内部缺少这些基础建设,企业变革成效不能持久就在所难免了。
2000年宏再逢严峻挑战:简化、专注、前瞻的转型策略虽属明确,但若无杨教授协助建立“顾客导向”的思维和“绩效导向”的执行力,恐亦难尽其功。杨教授深谙华人思维,知道再高明的理论架构,再切题的解决方案,若无简单明白的实施办法、方便好用的执行工具,华人企业是难以付诸实践的。
于是,杨教授将他多年来在组织能力方面学术研究的独到见解,加上担任多家全球性企业咨询顾问(包括华人企业在内)的坚实实战经验,把西方专家学者多元复杂的组织执行力相关学说,用最简明的“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三角形架构,提供吾等应用,让人一目了然,知所遵循。
回想1999年,我为宏首任标杆学院院长一职拟具的六项资格条件,并力邀杨教授担任这一职位。事后检视,真是深庆得人:
1。 世界一流大学企管博士(精湛的学术基础);
2。 担任知名大学EMBA教授(能指导企业高级主管);
3。 担任欧、美、亚三大洲全球性企业(其中一定要有华人企业)的高级顾问(清楚全球产业动向,并了解华人企业的做法);
4。 同侪师友多为世界级大师(可随时征询不同领域专家);
5。 具创业成功经验,并且是华裔(能和华人企业领导人沟通);
6。 40岁左右(有奋斗10年的精力)。
再伟大的学术创见,若未经实务的挑战和验证,也无法证明其价值。杨教授的三角形组织能力框架,在2000年宏的转型变革中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说明其效用和价值。如今,杨教授愿意分享他独到的学术创见和宝贵的实战经验,嘉惠华人企业,和本人“不留一手”的理念一致,不仅敬佩,亦乐为推荐。
施振荣
宏集团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 推荐序二
2008年初,腾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有幸结识杨国安教授,并在杨教授的协助下开展了对腾讯组织能力的全面提升工作。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杨教授独特而高瞻远瞩的视角、渊博的知识以及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目中,杨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全球知名的组织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更是一位世界级的企业实战教练,此外杨教授还具有普通学者不常具备的全球化视野和成功的实战管理经验(曾在全球领先IT企业宏担任高管并带领企业渡过危机)。长期以来,杨教授通过对中国企业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树立起取得世界级成功的信念。
杨教授的管理理论简单而深刻。对于杨教授提出的“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理念,我相信这是所有希望获得长期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组合。在腾讯过去10年的创业历程中,我对此也有深刻的感悟。腾讯通过长年的摸索和积累,目前基本确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否克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障碍和挑战,成为一